正當人們聚焦希臘日益嚴重的債務危機時,,意大利這幾天也不消停,。眾說紛紜的債務危機來勢洶洶,,最顯著的標志就是意大利10年期國債收益率飆升至7.4%,,超過投資人公認的主權債務危機警戒值6%,。這意味著意大利這個歐元區(qū)第三大經濟體已籠罩在歐債危機的陰霾之中,。 希臘總理帕潘德里歐剛剛引咎辭職,,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也行將步其后塵,,這兩位歐洲政壇的元老雖歷經風霜雪雨,,但終究抵御不住歐債危機帶來的寒潮,。希臘出現問題不足為奇,最令人費解的是經濟總量占歐元區(qū)17%的意大利居然也深陷債務危機的泥潭,,這的確有些讓人匪夷所思,。 揭開意大利債務危機的面紗,我們在迷霧中可看出一些端倪:首先,,過度舉債且超前消費是意大利人的一個行為準則,。大多數意大利人講面子愛花費,不注重節(jié)儉和儲蓄,,偏愛申請銀行貸款,。每年8月幾乎全民出行旅游,花銷不菲,,葡萄酒消費量位列歐洲第一,。在這種過度透支的消費行為模式下,政府通過大量舉債來滿足國內的社會消費需求,。 其次,,政府疏于金融監(jiān)管。當2008年冰島首次出現金融危機時,,意大利政府沒有吸取教訓,;當2009年政府財赤達到GDP的5.3%、超過歐盟《穩(wěn)定與增長公約》規(guī)定的3%警戒線時,,貝氏政府仍未斷然采取措施減赤,,以至于到今天意大利的國債總數高達1.9萬億歐元。 再次,,歐元區(qū)現存的結構性制度缺陷使歐債危機難于化解,。歐盟各成員國擁有貨幣發(fā)行權,卻無獨立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難統(tǒng)一,。反之,,歐洲央行擁有貨幣政策,但在財政政策上無法發(fā)號施令,。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難以統(tǒng)一的缺陷,,加之歐盟缺乏強有力的金融監(jiān)管機構,當歐洲債務危機出現后,,歐盟、成員國政府以及過度強調個性自我的歐洲民眾,,三者之間的利益很難協調,,矛盾日積月累,最終引發(fā)國家危機和政局不穩(wěn),。 作為全球第三大國債發(fā)行人,,意大利的主權債務大部分將在未來五年內到期。目前,,歐美銀行業(yè)分別持有9987億和2690億歐元的意大利國債,,2011年意大利政府支付國債的利息將占到財政收入的10%。一方面是國民過度消費,,另一方面是政府為國民埋單而日益膨脹的財赤,。兩者之間的反差如此之大,以至于讓意大利這樣的歐洲巨人也患上了嚴重的“缺鈣癥”,。面對歐債危機這盤棋,,希臘政府已被弄得焦頭爛額,意大利政府日子也好過不到哪去,。 欲破解意大利債務危機,,需要相關各方協同努力。解困之道不是沒有,,但很難依靠一劑良方,,而需多種良方、多管齊下才能形成一股合力,,助推意大利早日擺脫困境,。這些良方應該包括:短期內,債務危機救助可求助于歐盟委員會,、歐洲央行及IMF,,也許還要指望德國及其他國家伸出援手。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聲稱,,戰(zhàn)勝歐債危機的唯一辦法是推進歐洲一體化,,希望發(fā)行歐元區(qū)聯合債券,但這一想法遭到德國的反對。從長計議來看,,危機的解決更取決于意大利新政府自身的努力,。 另外,需使意大利政局保持穩(wěn)定,,政府不能像以往那樣走馬燈式輪替,。新的總理應有效實施財政預算改革方案,增加研發(fā)創(chuàng)新投入,,減少社會福利開支,,號召國民節(jié)約過緊日子。更重要的是提高意大利的國際競爭力,,增加財政收入,。總之,,方法很多,,取決于意大利政府是否具有改革闖關的勇氣。歐債危機考驗歐元區(qū)的經濟承受力,,也考驗歐盟領導人的政治應變力,,如果歐洲轉型改革得當,危機也許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契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