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審被判死刑的吳英,,迎來了一絲曙光,。本色集團部分房屋產權糾紛的民事案件,將由浙江省高院發(fā)回重審,。2011年11月4日,,主審該系列民事訴訟的浙江省高院法官向記者證實了這個消息,稱此案正在進行相關移交的程序,,將發(fā)回金華市中級人民法院重審,。可他并沒有透露發(fā)回重審的原因,。 正在等刑事案件二審的吳英,,怎么會因為部分房屋產權糾紛的民事案件的發(fā)回重審而“迎來了一絲曙光”呢?原因就在于,,如果這幾起民事案件發(fā)回重審而能勝訴的話,,吳英名下的可支配的財產將大大地增加,這讓她能更多地清償債務,,有利于二審對她的量刑從輕,、減輕。 值得注意的是,,這幾起發(fā)回重審的案件,,都涉及到一個共同的名詞:訴訟詐騙,。比如,在2006年12月,,以吳英為原告的一場“要求購房者付清余款”的訴訟在金華市中院進行民事調解,,調解結果是購房者付清上述東陽房產轉讓協議中的210萬元、280萬元余款,,即可執(zhí)行房產的過戶手續(xù),。但實際上,在訴訟,、調解的過程,,吳英及其家人并不知情。而在另一起案件中,,涉及的金額更是高達億元以上,。可想而知,,如果這幾起訴訟詐騙都成功的話,,吳英無法償還的債務將更多,量刑上從輕,、減輕的希望更加渺茫,,而吳英的債權人也將蒙受更大的損失。 訴訟詐騙這些年呈現愈演愈烈的趨勢,。一些不法分子通過制造假證據,、隱瞞事實、制造虛假債權債務,、惡意串通等手法,,通過看似正常的民事訴訟程序,欺騙法院或仲裁機構作出有利于自己的錯誤裁判,,最終依靠法律的強制力堂而皇之騙取本不屬于自己的財產和相關權利,。 僅2010年,浙江省法院系統(tǒng)就查處了虛假訴訟涉案137件110人,,其中已判刑41人,,民事制裁44,移送公安機關偵查25人,。這些“訴訟詐騙案”危害巨大,,首先是妨礙了正常的司法秩序,損害了司法公信力,,不法分子通過訴訟詐騙讓普通公民無法通過“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獲取公平,,從而對司法公正產生懷疑;其次是損害了當事人合法權益,通過訴訟詐騙,,不法分子獲得非法利益而守法公民合法權益無法得到保障;最后可能損害國家和公共利益,,有些不法分子是通過雙方惡意串通,,將國家財產中飽私囊,化公為私,。 但是,,目前對于通過制造假證據、制造虛假債權債務并通過訴訟形式來騙取財物的行為,,在法律上如何定性并不清楚,,導致對訴訟詐騙打擊不力。2001年11月16日,,澳柯瑪集團銷售公司的供貨商喬紅霞在蘭州將澳柯瑪告上法庭并勝訴,,贏得了1500余萬元巨款。2003年11月7日,,青島市中院認定喬紅霞偽造、編造合同,、協議等,,通過訴訟手段騙取澳柯瑪財產,以詐騙罪判處其無期徒刑,。這說明,,有些地方法院認為訴訟詐騙是構成詐騙罪。但是,,最高檢卻并不同意這種觀點,。最高檢法律政策研究室2002年一個批復中指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通過偽造證據騙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財物的行為所侵害的主要是人民法院正常的審判活動,,可以由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guī)定作出處理,,不宜以詐騙罪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 目前,,對于訴訟詐騙如何處理,有三種看法,。一種觀點認為,,訴訟詐騙完全符合詐騙罪的構成特征,應當以詐騙罪定罪處罰;第二種觀點則認為訴訟詐騙只能適用民事制裁,,如果在訴訟詐騙過程中偽造了公文等,,用其他罪名處罰;第三種觀點則認為,應當設立單獨的訴訟詐騙罪,。我認為,,訴訟詐騙造成的社會危害性已經凸顯,已經有必要用刑罰來打擊與制裁,,而各地法院對于訴訟詐騙定罪不同,,影響到對訴訟詐騙的打擊和法制統(tǒng)一,。因此,有必要在刑法中對訴訟詐騙單獨設立“訴訟詐騙罪”,,以明確訴訟詐騙的性質并加大對訴訟詐騙的打擊,,讓吳英案中類似情況不再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