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頻繁爆出“老板無力還債而跑路”的消息,,包括眼鏡行業(yè)龍頭浙江信泰董事長胡福林等著名企業(yè)老板,。目前可證實的溫州老板“跑路”至少已發(fā)生20起。浙江副省長,、溫州市委書記陳德榮為此主持召開座談會,宣布要積極引導民間金融規(guī)范發(fā)展,,“政府該出手時就要出手,。”(《東方早報》9月27日) 溫州作為民間資本的先行者,,一直具有風向標的特征,,今年溫州民間資本從房地產領域撤出后,轉戰(zhàn)民間借貸,,對資本來說是一種嗅覺上的靈敏,,但對企業(yè)來說則是一種危險的信號。如今,,隨著大量溫州民企的倒閉和老板逃走,,危險已經呈現(xiàn)。而溫州民企經歷的風險,,還有更多的地區(qū)也將遭遇到,。政府出手幫助的同時,更應在體制上進行更加市場化的改革,,才能有效防范此類風險,。 今年南方民企遇到困境,既有銀根緊縮融資困難的原因,,也有外貿訂單減少的原因,。但隨著緊縮政策的持續(xù),民企的融資問題已經向北方擴散,,前不久吉林民企也出現(xiàn)了困境,,吉林省工業(yè)和信息化廳副廳長白緒貴說,今年通過銀企合作,、引入擔保機構等,,也僅拿到400億的貸款和40億的其他融資,中小企業(yè)資金缺口還高達560億元,,毫無辦法,。而即使得到銀行貸款,中小企業(yè)也要有抵押,、擔保等,,貸款成本至少要12%,超過了大多數中小企業(yè)的利潤水平,。即使這樣,,能從銀行拿到貸款的也是極少數幸運者,。民間貸款更是水漲船高,今年民間借貸利率直線上升,,有的已經達到100%,,少的也超過30%,且隨著利率的上升,,借貸期限也越來越短,。拿到貸款或借款的企業(yè),也并非想用這筆資金贏利,,而是在虧損的情況下能堅持存活下去,。 與民企的窘境比起來,國企尤其是一些大央企,,日子明顯要滋潤得多,,因為銀行給央企發(fā)放貸款,可以說是一種“本職性工作”,,是一種無風險行為,,即使企業(yè)倒閉變成壞賬,也會由政府出面承擔損失,。所以再緊縮的環(huán)境下,,也不會對央企形成壓力,像2008年時,,我國一直在執(zhí)行緊縮政策,,央企中國物資儲運總公司旗下的河北物流中心,卻可以向民企放高利貸,,年利率高達36%,。而據一些報道來看,這種情況也并非罕見,,甚至已經成為潛規(guī)則,。 溫州之所以出現(xiàn)比較明顯的民企老板“跑路”現(xiàn)象,與溫州民間借貸先行有關,,如果不及時緩解民企融資難的問題,,資金鏈斷裂向其他地區(qū)蔓延,其他地方的民企老板們也同樣會“跑路”,。不過如何緩解中小企業(y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卻是政府應當思考的問題,。目前民間借貸利率如此之高,,一方面說明融資之難,另一方面也說明投資之難,。在目前的銀行體制下,,寄望于銀行解決中小企業(yè)融資難,,不切實際,應該考慮如何將民間資本的投資與融資納入到一個規(guī)范的軌道,。 降低融資成本,,拓寬投資渠道,是合二而一的問題,。只有解決好這個問題的兩面性,,才能緩解中小企業(yè)融資難的問題,化解民企老板“跑路”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