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以美國人為首的歐元崩盤論甚囂塵上,。但無論從歷史還是現實來看,,歐元都不會也不應崩盤,。 至少兩千多年以來,世界貿易總量的2/3發(fā)生在歐亞大陸之間,。原因不僅是歐亞之間的經濟互補性極強,,也在于歐洲和亞洲各自有著龐大的內部貿易。16世紀以前的陸上貿易是如此,,之后的海上貿易還是如此,,今天依舊如此。這樣看來,,所謂的歐元崩盤,,意味著世界貿易體系陷入崩潰。 歐元的誕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元無法繼續(xù)單一地滿足世界貿易快速發(fā)展的需要,,因此標志著國際儲備貨幣體系多元化的重大進步。另一方面,,德法兩國不僅是歐元區(qū)最大的經濟體,,也是最大的出口機器。從這一點看,,歐元的誕生其實是德法兩國透過整合歐洲內部貿易來提升貿易競爭力的工具,。2000年至2008年,德國出口總額累計增長率超過200%,,領先同期世界出口合計增長率近兩成,,是美國同期出口總額累計增長率的1.3倍。 歐元不會崩盤,,但會持續(xù)疲軟,。只要歐元區(qū)的貿易地位不動搖,德法兩國為區(qū)內弱勢經濟體提供援助所付出的代價就會小于它們得到的好處,。這意味著缺乏統(tǒng)一的財政體系非但不是歐元區(qū)的弱勢,,倒是歐元區(qū)財政的彈性所在,。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為捍衛(wèi)歐元,,歐元的主要受益國繼續(xù)扮演援助國角色并因此付出更多的代價是不可避免的,。另一項代價則是以退為進,縮小歐元區(qū)國家版圖,,例如將希臘暫時剔除出去,。諸如此類的行動,相信歐洲的政治家會做出明智的選擇,。 鑒于歐元區(qū)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歐元遭遇的不幸,也將是中國的不幸,。很難說美國人唱衰歐元不是為了轉移視線,把水攪混并從中漁利,。為此,,中國人不應當追隨美國增加噪音。相反,,中國的確應當力挺歐元,。但重點不應是增持歐洲債券,而是應當勸說歐元的決策者們強化歐元與人民幣的相互聯系,,為歐亞貿易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做出戰(zhàn)略性努力,。 比如說,中歐之間應當加快針對亞歐高速鐵路的磋商進程,。不夸張地講,,一個運力龐大的亞歐高速鐵路體系,是捍衛(wèi)歐元最有力的武器,。這個運輸體系的建立,,不僅意味著世界貿易將重回陸上貿易時代,進而鞏固亞歐貿易在世界貿易當中的地位,,而且也將極大改善歐亞經濟體的能源結構,,減少對外部的依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