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1年以來,,故宮博物院突然事件層出不窮,,從展品失竊到送錦旗寫錯別字,從私賣文物,、文物檢驗時發(fā)生損壞到館藏善本圖書丟失,,一座如此規(guī)模和地位的國家級博物館所不該有的糗事好像都齊備了,。如何調查和匡正,,看來連門都還望不到,。 由于只能有故宮內部調查,沒有任何外部監(jiān)督,,論事必須“預設無罪”,,且等真相大白,。要緊的是避免此類事件繼續(xù)發(fā)生,,國家珍寶衛(wèi)護有人。推測故宮有內斗,,應是有所憑,,至少行政管理出了問題;若內部“齊心”,,家丑不外揚,,今天也就沒有任何事件可談了。 網絡上不時會看到“只有中國有”的奇聞,,故宮的連番丑聞是否也是全球獨家呢,? 法國在世界十大博物館名單上占了三館,包括居首的羅浮宮,,以及排名第七的凡爾賽宮和第八的奧賽美術館,。以如此聲望和管理經驗,法國的博物館想來應風調雨順,但2007年10月初,,在被稱為“白夜”的文化狂歡活動舉行時,,未參加此活動的巴黎奧賽美術館被人闖入,撞壞了印象派大師莫奈的名畫《阿讓特伊大橋》,,造成畫布撕裂至少10厘米,。一名肇事者很快自首。奧賽美術館表示,,要保障8萬件展出品萬無一失是不可能的,,但安全措施仍應繼續(xù)加強。 博物館盜竊案在法國非常罕見,,但一發(fā)驚人,。2007年8月5日,數名蒙面男子手持槍械襲擊尼斯當代美術館,,搶走兩幅名畫,。規(guī)模最大的要數1976年的1月31日,南部小城阿維尼翁的教皇宮所藏118幅畢加索畫作被盜,。兩次劫案的失竊畫作后來全數找回,。 除嬰兒奶瓶打翻,小孩子滑倒等偶發(fā)意外,,展品遭損壞另有特例:在2004年的一次巴黎畫展中,,一32歲柬埔寨女子在美國畫家塞·托姆布雷的一幅純白作品上親吻,留下口紅印,,被判罰款18450歐元,。2006年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的達達主義畫展舉行時,一名77歲男子用一把小榔頭敲裂了馬塞爾·杜尚俗稱“小便池”的陶瓷作品《泉》,,被罰214000歐元,。 在這些與博物館是否有“內斗”顯然無關的事故之外,博物館的古畫修復也會遭到質疑,。如網絡雜志“藝術論壇”,,經調查后曾列舉科爾馬市恩特林登博物館在展開一幅古畫的修復工作之前如何對該畫研究不夠充分。創(chuàng)辦于2003年的“藝術論壇”以保護文物為宗旨,,依據本身研究而非博物館提供的新聞資料撰寫展覽報道,,組織民眾陳情運動(如2007年的“辦博物館不是搞商品買賣”),揭發(fā)贓品拍賣,。 在這類以監(jiān)督為己任的民間團體之外,,法國參議院內有“文化事物委員會”,會定期公布有關博物館管理的調查報告,。例如2003年的一份報告提出,,“博物館的現代化遠未完成”,。委員會專案小組為這次報告走訪了巴黎羅浮宮等各地博物館,并赴意大利羅馬考察,,此外約見各博物館共十位最高負責人舉行聽證會,。 在收藏品保存方面,該委員會指出,,1945,、1974和2002年先后通過的法律,修改了有關保存的定義,,今天博物館不再是單純收藏藝術品,,而具備了科學、教育和美學三方面的功能,,必須制定一套完善的博物館管理方案,。 奧賽美術館2010年的一檔展覽《罪與罰》,齊集歷來有關死刑的繪畫,、雕塑和裝置,,讓人發(fā)現這座以19世紀下半期和20世紀初藝術創(chuàng)作為主題的美術館的收藏品中有關犯罪的題材占了極大的比例。因為正是在19世紀末,,人們開始以科學態(tài)度來研究犯罪行為,,透過罪案可不斷省思人性惡和社會環(huán)境問題以及形而上的恐慌和焦慮。藝術在這方面的表現是無以限量的,。 參議院的上述報告也列舉了各博物館碰到的共同困難,,包括儲藏空間不夠,以及功能性不夠強,,再就是管理人員不足(至少需要增添50%),。至于博物館本身對收藏品有多少認識,該委員會為2002年通過的一部管理法中所要求的“定期清點,,隨時更新”加入了一條規(guī)定:“每十年做一次全面核對”,。 法國的“博物館聯盟”
成立于1896年,統籌管理法國的34座國立博物館,,2011年初和四年前所創(chuàng)的“香榭麗舍大皇宮博物館管理處”合并,。其他1281座私立或半私立博物館亦在政府的監(jiān)管之下,。 對博物館經濟效益的研究出現于1980年代,,亦即在普遍向公眾開放十年之后。今天,,博物館擔負著教育(向公眾展示)和保存(不開放,,以策安全)這兩大其實有沖突性的責任,以高品質管理來吸收重大捐贈,,再以主題式臨時性檔期展覽吸引訪客,。國立博物館并計算得失(確定社會普遍獲益,包括對不進博物館的人口),而推出按日免費參觀辦法,,同時以各種外延產品增加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