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京華時報》報道:計劃五年建成的江西景德鎮(zhèn)城市防洪大堤,,10年之后資金花去七成,,工程量卻沒完成一半,洪水幾乎每年從缺口處涌入部分城區(qū),,當地群眾頻遭“被淹之苦”,。投資三億多元的“民生工程”,,最終成了“半拉子工程”。
20公里長的防洪大堤建了10年,,花完了70%以上的資金,,卻完工不到一半。千年瓷都——景德鎮(zhèn)確實被蒙羞,。央視《焦點訪談》曾曝光景德鎮(zhèn)是“未設防城市”,。可見,,對于景德鎮(zhèn)來講,,興建防洪大堤,是民意所盼的事,,也江湖安瀾惠及子孫后代的善事,,政府理應責無旁貸地建設好。然而,,10年光陰過去,,這條眾望所歸的防洪大堤,竟也成了民眾的傷心工程,。
導致防洪大堤這樣的民心工程一拖再拖,,且一直不能發(fā)揮效益的根本原因,是“形象工程”通吃了“民心工程”,。說實在話,,“形象工程”與“民心工程”并非矛盾體,是可以雙贏的,。但必須“民心工程”優(yōu)先,,可以做成“形象工程”。景市將防洪大堤定位于“形象工程”,,無疑埋下“水利悲情”的伏筆,。高起點建設防洪大堤,這本沒有錯,,錯在不惜代價將大堤建設成為景象壯觀的風景,,追求氣派奢侈,可以在城市變化的政績考核中贏得籌碼,,但資金沒有用到刀刃上,,捉襟見肘的防洪大堤工程款如何經得起大手筆的揮霍。歷任領導都這么想,,于是建設防洪大堤這樣的民心工程讓位于“形象工程”,,因而就成了半拉子工程,領導有面子,,然而民眾生存的里子沒了依靠,。
我國是個自然災害頻繁的國家,尤其是防洪抗旱,。近些年來,,國家下大力氣治理大江大湖,然而水利設施的建設被“形象工程”通吃的現象并不少見,,水利工程也成了地方官員的唐僧肉,。
前不久,中央召開了高規(guī)格的水利會議,,未來10年的水利投資將達到四萬億元,。景市水利工程被“形象工程”通吃成半拉子工程,無疑是一記警鐘,,如果不加快水利建設的監(jiān)督管理機制建設,,人禍比天災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