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還能不能信,?常年在股市里浸淫的老股民一針見血:“很多券商的研究員資歷都太淺了,大多都是大學畢業(yè)后就直接到了研究所,,根本沒有實際操作經(jīng)驗。”
不僅如此,,不久前被媒體曝光的“中天城投”研報門,,更是將矛頭直指研究方法,,很多研究員甚至都沒有到過項目實地考察,僅僅根據(jù)各種公開信息就敢寫出研報且公開推薦,。
除此之外,個別研報由于出自券商研究機構,,再強調(diào)獨立性,也規(guī)避不了利益的誘惑,。從利益出發(fā),唱空方便機構買入,,唱多方便機構出貨也并非空穴來風,。
研報如此難信,讓本就在投資市場上摸不著頭腦的投資者更為迷惑,。不過,,從投資的角度看,每個人其實都能做自己的研究員,,投資自己熟悉的領域,遠比那些不去實地考察的研究員要靠譜,。
什么是熟悉的領域,?巴菲特愛喝可口可樂,,吃冰淇淋,因此他在選擇投資組合的時候,,就會側重考慮這些他喜愛的品牌,,購買股票或者直接投資企業(yè)。在港劇里,,也有師奶成為炒股高手,,秘訣就是,哪種洗潔精用得比較多,,就買哪家的股票,。
淺顯的道理,推廣到實際投資決策中不失為一個思考角度,。那些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接觸后認為不錯的品牌和企業(yè),,如果擁有一定群眾基礎的話,沒準還真是投資優(yōu)選,。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類企業(yè)上市,,普通投資者也有機會鑒別,,是俏江南的上座率高還是全聚德的上座率高,,高速收費降低后還是不是要繼續(xù)持有相關股票?
這些在常識判斷之內(nèi)的消費體驗,,往往在投資的時候能起到推動決策的作用,。當然,這并不是唯一的考量標準,,這些體驗只能幫助投資者在眾多把自己吹得天花亂墜的股票中,,找出那些有實際感受的,進行下一步財務分析,。
其實投資本不必如此辛苦,,即便是散戶,看看研報,,分析分析行情,,判斷一下大勢,不要盲目沖動,,一個成熟的市場也能保證其資金大致安全,。只是,,我們是在一個發(fā)展中的市場,就跟所有的其他市場一樣,,非親力親為,,都不能放心接受。
研報,,說到底就是超市里的凈菜,,每一份都被粉飾得光鮮靚麗,卻未必每份都是生產(chǎn)者憑著良心種出來的,。在監(jiān)管機制并不成熟的現(xiàn)狀下,,投資者也只能盡信書不如無書了,學會自力更生,,從身邊小事判斷起,,才能保證自己的資金安全。
往好處想,,好歹這也是增進了投資知識,,學會了挑選股票以及在諸多研報中去蕪存菁,這些在國外市場上可都學不到,。
在這一點上,,我國的投資者和消費者一樣可敬可嘆,在一個如此不完善的市場上還在頑強地謀生,,甚至能殺出一條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