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巴菲特今年的慈善午餐依然非常吃香。截至6月7日下午,,報價已突破234萬美元,距離去年的263萬美元已近在咫尺,。 很多分析人士在拍賣前曾預測,,由于經(jīng)濟形勢好轉(zhuǎn),希望得到巴菲特這位老人家指點迷津的人會減少,,價格也許會相應走低,。 但實際情況卻讓人大跌眼鏡。我們似乎不得不得出一個結(jié)論,,作為一項極度稀缺的資源,,巴菲特陪吃午餐這樣一個標的已經(jīng)無法用供需理論或者價值理論來進行分析了。 巴菲特陪吃午餐的主要賣點似乎有這樣幾個,,一是投資大師身份的光芒,,二是餐桌上話題的開放,三是大師漸漸老邁的身軀,。對于渴望得到巴菲特指點的人或者有其他期望的人而言,,能與年逾八十的巴菲特吃午餐的機會恐怕已經(jīng)掰著指頭都可以數(shù)出來了。有這樣的基本面,,為把握日益珍貴的每年一次的機會,,在能力范圍內(nèi)多花點錢實在不應該是什么問題。 實際上,,巴菲特午餐的價值有時并不是限于這樣幾點,。對很多新興市場國家的投資人而言,某些時候,,競拍下和巴菲特吃午餐也是一次不錯的宣傳機會,,是塑造個人品牌的大好機遇。2008年,,在首次將價格推高至7位數(shù)之后,,趙丹陽在民間聲名大振,,以至于很多不知投資為何物的升斗小民都記住了這個響亮的名字。 只是,,在媒體皆聚焦于價格焦點之時,,不免讓人唏噓,有多少人注意到慈善午餐這個本源,?有多少人關(guān)心善款到底用作何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