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地區(qū)旱澇轉換形勢嚴峻,,惟有立足于防,,未雨綢繆,方可應對裕如,,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 大旱和大澇的轉換是如此迅速。4日,,中國貴州,、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六省出現(xiàn)較大范圍的強降雨天氣。來自湖南省防辦的信息顯示,,湖南除了有61萬人仍然面臨飲水困難外,,另有60多萬人遭受洪災。氣象專家提醒,,一定要注意防范旱澇急轉的局面,。 在天人抗衡中,災難的形成往往是半為天災,、半系人事,。惟有立足于防,未雨綢繆,,方可應對裕如,,從容化解,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 此前已有論者提及,,今年的長江中下游大旱,降雨量太少固然是成災的主要因素,,但也并不排除一些人為因素的影響,。比如,很多地方的農(nóng)田水利設施“毛細血管”被淤塞,、圍湖造田等土地利用方式的改變,,都可能使極端天氣的發(fā)生頻率增加。再加上平時缺乏積極應對干旱的預案,,一旦成災,,往往措手不及,只能被動應付,。 旱災如此,,澇災亦然。歷史地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向稱水鄉(xiāng)澤國,,多洪澇災害,頻繁發(fā)生的水患不僅體現(xiàn)在氣象記錄中,,更銘刻在人們的記憶深處,。盡管這些年來有一定程度的緩解,但是,,仍時有發(fā)生,。特別是在一些脆弱地區(qū),,甚至還可能釀成特大洪災,造成當?shù)厝罕娚敭a(chǎn)的極大損失,。這些都是有例可循,、歷歷在目的舊事,并非杞人憂天,。 某種程度上講,,因為大旱而暴露出來的防范不足、被動應付,,在洪澇面前可能同樣存在,。具體而言,各地的水利設施能否正常運行,?病險水庫,、河堤大壩是否存在隱患?城市建設的狂熱席卷了大大小小的城市,,在這個過程中有沒有擠占河道,、影響行洪?地質脆弱地區(qū)有沒有做防范水災引發(fā)地質災難的預案,?這些都是需要格外警惕的,。 而且,今年的不利情形還在于,,曠日持久的大旱,,使得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土壤極為疏松,保水能力很差,,一旦遭遇持續(xù)的降水過程,,土壤及植被阻滯水流的能力十分脆弱。眼下,,隨著梅雨季節(jié)的到來,,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由大旱轉大澇的幾率也急劇上升。如果再加上久旱導致的意識麻痹等因素,,則問題之嚴重很難讓人輕松起來。 眼下,,南方旱區(qū)的干部群眾正在加緊抗旱,,這樣的努力令人敬佩。不過,,如果多一些預案準備,、多一些科學防范、多一些長遠考量,,效果可能比事后的亡羊補牢更好一些,。也因此,,在這個由大旱轉大澇的節(jié)點上,亟須重申未雨綢繆,、立足于防的思想,,各級政府要提前做好組織動員、應急防范,,以免遭遇先旱后澇的雙重損失,。 不能總是跟在災難的后面跑了。事實證明,,人定勝天不過是徒增悲壯,,而高調救災遠不如預先防災、減災,。這些雖屬老生常談,,卻也是一代又一代用生命為代價換來的寶貴經(jīng)驗和教訓,不可不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