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期,無論是在操作層面還是輿論層面,,人民幣國際化都有加速推進的趨勢,。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日前表示,人民幣跨境使用,,首先是指在貿易和投資中的運用,,同時也將小心謹慎地允許在金融交易中運用。 在此次的說法中,謹慎運用人民幣在境外金融交易中使用的概念,,擴大了原來提出的“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概念,,被市場理解為人民幣的境外使用推廣將會由原來的結算貨幣,擴展到交易貨幣,,乃至更高一級的功能,。毫無疑問,人民幣國際化正在加速推進,,然而從目前的國內環(huán)境而言,,人民幣國際化速度還要與國內發(fā)展相匹配,以免出現(xiàn)倒退的形勢,。 央行數(shù)據(jù)顯示,從2009年7月開始試點到2010年12月底,,銀行累計辦理跨境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及其他經常項目人民幣結算業(yè)務5093億元。約占整個進出口貿易總量的2%,;1至4月,,這一額度已達到5300億,超過去年全年貿易結算量,,占同期貿易量的5%左右,。人民幣的其他使用需求也開始顯現(xiàn)。 目前,,金磚五國(中國,、巴西、俄羅斯,、南非,、印度)已經表示將穩(wěn)步擴大本幣結算和貸款的業(yè)務規(guī)模,服務各國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以規(guī)避貿然使用美元帶來的匯率風險,;作為亞洲主要經濟體,中日韓三國財長近期已同意就使用本國貨幣結算相互之間的進出口貿易展開可行性研究,;與此同時,,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表示明年將啟動中日韓自貿區(qū)談判,這給人民幣的使用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中國的經濟外向型發(fā)展已經到了對外直接投資快速發(fā)展的階段,,2010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規(guī)模將近500億美元,在此過程中企業(yè)產生了對外投資便利性和控制匯率風險的需求,。 不少人士同時呼吁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可以看到,隨著人民幣結算的擴大,,人民幣跨境投融資也得到發(fā)展,,其中,已啟動的人民幣境外直接投資(ODI)目前業(yè)務量為190億元左右,;其次,,人民幣外商直接投資(FDI)正在起草相關試點辦法,并做了少量個案試點,;日前申請人民幣海外直接投資試點的有溫州,,上海也已經提出。第三,,展開人民幣跨境融資,,由國內銀行為境外項目提供人民幣融資;與此同時,,人民幣回流機制也在逐步搭建,。 事實上,針對境外人民幣回流的需求,,中國債券市場領域已經做出了相應安排,。繼去年央行逐步開展境外人民幣清算行等三類機構運用人民幣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今年3月,,包括農銀香港,、建銀香港、南洋商業(yè)銀行等在內的8家境外金融機構又獲準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目前包括中國銀行香港分行,、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兩家港澳人民幣結算行在內,獲準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境外機構已接近20家,,意味著人民幣回流渠道進一步拓寬,。而海外地區(qū)對人民幣市場的興趣也很高,據(jù)報道,,新加坡將有望用一家中資銀行進行人民幣交易的清算,,此舉可能會促使新加坡成為繼香港之后的第二個人民幣離岸中心。 毫無疑問,,由于目前西方發(fā)達國家的經濟復蘇受到各種挑戰(zhàn),,給人民幣的發(fā)展提供了不小的空間,但是從整個國際環(huán)境而言,,人民幣國際化的道路還僅僅是個開始,,并不具備迅速擴張的基礎。按照中央的設想,,人民幣國際化并非簡單的可兌換,,而是有很高的標準和層級,。首先是可替換;二是要全功能,,國際貨幣的所有功能都要具備,;三要大比例,即在國際貨幣體系與貿易與投資結算中要有足夠的分量,。但光靠政府的推動不可能實現(xiàn)真正的國際化,,還是需要靠自身的經濟實力以及境內的金融發(fā)展配套的保障,成熟的境內金融市場體系,、健全的金融法律制度,、無所不在的風險意識以及高水準的金融監(jiān)管機制,才是支撐人民幣國際化的最重要的推動力量,。 因此,,在當前美元霸權依舊以及歐元挑戰(zhàn)的局勢下,最現(xiàn)實的問題是,,如何以不斷增長的經濟實力以及貿易實力,,穩(wěn)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在當前境內利率市場化以及人民幣匯率機制沒有完成的情況下,,人民幣國際化的其他步驟都難說真正成熟�,?梢�,,首先就是要進一步理順市場的價格機制,逐步實現(xiàn)利率市場化以及人民幣匯率機制的形成,,并以此推動境內金融市場的開放,,提高金融的創(chuàng)新能力,最終實現(xiàn)人民幣國際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