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齊魯晚報》報答,,在濟寧城區(qū)王母閣路通往中區(qū)糧食局宿舍的路口,,路中央的一個電線桿被車撞后嚴重傾斜,隨時都有倒下的危險,通訊公司和電力部門均稱不是自己的電線桿。由于這條路是小區(qū)的必經(jīng)之路,,這個搖搖欲墜的“無主”電線桿嚇壞了來往的居民。 這根搖搖欲墜的電線桿真的“無主”嗎,?肯定不是,;否則,它又怎么可能在馬路中央站立多年,。只是它的主人多年來疏于管理,,使它成了一個“棄兒”,隨時都有倒下傷人的危險,。對于這樣一根電線桿,,處理起來很簡單:要么將它徹底修好,要么將它徹底移走,。即使它的“原始主人”已經(jīng)失蹤,政府部門也應擔當起管理的責任,。遺憾的是,,雖有不少居民四處聯(lián)系有關部門,卻始終無人理睬,。這種狀況說明,,政府部門對城市的管理還不到位。 其實,,在我們的城市,,除了“無主電線桿”外,其他的無主物品還有很多:無主下水道,、無主枯樹,、無主路燈……每一個無主物品的存在,都意味著城市管理有缺陷,。對此,,總有熱心的居民主動聯(lián)系政府部門,希望政府部門出面處理,,但遭遇如何,?據(jù)中國青年報報道,,市民撥打政府部門電話時遇到的各種情況排名如下:排名第一的是“無人接聽”(68.7%),第二是“占線”(47.0%),,第三是“空號”(20.9%),;15.3%的人遇到過“號碼錯誤”;9.0%的人遇到過“關機或欠費停機”——所有的情況都表明,,政府部門的電話非常難打,。既然政府部門的電話如此難打,就意味著民意表達的渠道有問題,,如此一來,,民生問題就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城市管理自然就有不到位的地方,。 而今,,許多地方都將“建設宜居城市”當作自己的口號;毫無疑問,,這樣的口號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建設理念,。筆者認為,要想建設真正的宜居城市,,就應當從小事做起,,從清除城市的安全隱患做起,比如,,將搖搖欲墜的電線桿徹底清除,,否則,城市的大樓再高馬路再寬也枉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