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油價快速走高,,發(fā)改委已經無法嚴格按照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來調高成品油的價格。成品油價格不僅成為老百姓關注的話題,,也使得民營加油站與國有石油企業(yè)的矛盾再次突顯,。近期有媒體報道,重慶市涪陵區(qū)的眾多民營加油站已經處于油品短缺狀態(tài),,他們很難從中石油,、中石化買到成品油。于是,,就有民營加油站控訴兩大石油巨頭,,認為在“非油荒”時代(因為重慶涪陵區(qū)很多工地、礦山等可以直接從中石化,、中石油買到成品油),,民營加油站仍然拿不到充足的油品供應,是不合理的,。除了表示無法理解,他們甚至認為這是國有油企憑借優(yōu)勢,,聯合起來搞壟斷,,通過控制油品供應來變相擠壓民營加油站,來達到搶占市場份額的目的,。 近期國際油價大幅度走高,,由于不能及時到位上調國內成品油價格,我們以前看到的批零倒掛,,煉廠虧損出現了,。這種情況下,,煉廠會減產甚至停產,至少地方煉油會這么做,。據報道,,成品油價格現狀確實迫使地方煉油紛紛降低開工率。上周,,在全國地方煉油數量最多的山東省,,地方煉油的平均周開工率為33%;華南地方煉油的開工率更低,,只有11%,。作為民營加油站的一個重要油源,民營加油站的麻煩不小 ,。 根據我國《成品油價格管理辦法》規(guī)定,,成品油批發(fā)企業(yè)銷售給零售企業(yè)的汽、柴油最高批發(fā)價格,,應與最高零售價格保持每噸300到400元的價差,;成品油生產經營企業(yè)供給社會批發(fā)企業(yè)的汽、柴油最高供應價格,,應保持每噸400元的價差,。對于企業(yè),如中石油,、中石化,,它的商品選擇賣給誰,撇開搶占市場份額陰謀論,,還可以通過利益取向來決定,。而和利益直接相關的價格和成本與成品油的價格機制息息相關。在現有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下,,由于有利益相左的問題,,民營加油站買不到油,或許就可以理解,。因為,,中石油、中石化賣給工地,、礦山等其他客戶的成品油可以最高零售價出售,;而出售給民營加油站的油品,只能以批發(fā)價出售,。不賣給民營加油站,,或許還是一個先后的問題。其實,我國目前的煤炭市場也大致如此,。 如果油價進一步走高,,民營加油站的生存環(huán)境很令人擔憂。無論石油國企的行為如何解析,,其后果是一樣的:那就是當油價批零倒掛,,民營加油站面臨的,就是生存的問題了,。 我們都知道更多的市場參與者,,對促進競爭的各種好處。只要批零倒掛的現象存在,,民營加油站“缺糧”的現象就會存在,,一些民營加油站退出市場,是大概率事件,,只是時間問題,。民營油企的萎縮,對于相對壟斷的成品油市場沒有好處,,也就是說,,成品油價格機制的問題,價格扭曲可能加速石油的國有壟斷,。壟斷帶來可能的效率損失以及其他影響,,是老生常談。另一方面,,民營企業(yè)的退出,,國有壟斷將使政府對能源價格更加可控,而管制價格暫時的小甜頭,,可能無法彌補社會效率和公平的社會經濟成本,。 要使成品油市場更加競爭,關鍵是價格機制,,在目前政府成品油定價的情況下,,產權多元化很困難。在國企獨大和成品油價格機制不完善的情況下,,對民營投資放開甚至鼓勵,,可能還不足以吸引民企,還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 朝前看,,目前部分地區(qū)加油站已經出現民營加油站在批發(fā)市場上批不到汽柴油的現象,消費者看到的是油荒,。國內成品油需求已經進入旺季,局部的油荒可能出現。當然,,國內還不會出現大面積油荒情況,,因為中石化、中石油會保障其加油站供應,。 因此,,當國際原油價格進一步走高,我們面臨兩個生存問題,,即成品油價格機制的生存和民營加油站的生存,。保持和完善成品油定價機制,不僅是與國際油價接軌,,也是解決國內石油市場問題的關鍵所在,。如果我們什么都不做,即將看到的,,是2008年石油行業(yè)狀況的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