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GDP的增長比拼,不知從什么時候起變成了一種稅收增長之爭,。最生動的畫面是:每年最后一個季度,有的基層稅務局局長經常會接到市長或縣長的電話:“今年稅收任務完成得怎么樣,?一定要完成!”當情況有些不妙,,任務完成有難度時,有的市長或縣長們就會到稅務局“慰問”,,督促其按時完成既定的任務,,有時候甚至還會親自去“視察”當地的某些大企業(yè),要求其“為城市發(fā)展作出新的貢獻”……
不可否認,,經濟要發(fā)展,,稅收必然會增長。因為稅收增長是經濟增長的自然反映,。但讓筆者很不理解的是,,有很多城市卻偏偏要通過稅收的增長去“反證”經濟的增長!
一般情況下,,不應該通過上述人為手段促使稅收增長,,因為這有違經濟規(guī)律——過多地人為干預,會影響市場對資源的基礎配置作用,,并容易滋生腐敗,,惡化稅收執(zhí)法環(huán)境,降低政府公信力,。但是,,為了實現稅收的戰(zhàn)略性增長,各級政府和稅務部門卻完全應該多花些心思,,多下點力氣,。
什么是稅收的戰(zhàn)略性增長?簡單地說,,就是為實現國家宏觀戰(zhàn)略目標而人為采取的稅收增長措施,。更進一步講,就是要通過稅法的完善,、稅收增長點的調整及稅收征管方式的改變,,使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作用得到更好發(fā)揮,使國家稅收法制環(huán)境更加優(yōu)化,,使國家的稅收利益得到更好維護,,并通過國家稅收利益的更好實現,直接或間接地促進國家核心戰(zhàn)略的實現。
推動稅收的戰(zhàn)略性增長有很多措施,,最基礎,、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保證稅收增長的真實性和高質量,。換句話說,,就是要保證稅收增長是經濟發(fā)展的自然結果。而且隨著經濟發(fā)展方式的轉變,,稅收增長的結構也要隨之改變,,新增加的部分主要來自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
但遺憾的是,,我國稅收增長很缺乏戰(zhàn)略性,。其中,稅收增長的“高速低質”現象就是一個典型的方面,。根據2011年2月財政部公布的數據,,2010年全國稅收總收入完成7320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3%,,同比增收1368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速加快了13.2個百分點。然而,,稅收增長的“高速度”背后,,“低質量”的問題十分嚴重。
收入分配差距較大,,是稅收增長“低質量”的首要表現,。一般來說,經濟增長意味著稅收增長,,稅收增長意味著政府的財力增加,,政府財力增加意味著全社會成員都能分享到更多的公共福利。但是,,當今我國各階層的分配格局中,,少數人聚斂了大部分財富,先富起來的遲遲沒有帶動后來人致富,。背后的原因有很多,,但稅收增長未能使大多數民眾充分分享改革開放的成果,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
具體表現在:糧,、油、電,、氣等生活必需品交易過程中的高額增值稅負最終都被消費者負擔,;個人所得稅無法有效調節(jié)高低收入者間的收入差距,,中低收入階層反而成了繳納個稅的“主力軍”等等。
從收入分配的角度分析,,如果稅收增長的結構是合理的,,那么必然和納稅人的收入結構正相關,即稅收的新增部分中,,高收入者的貢獻要多于中低收入者,,而且稅收制度的整體安排還要促使更多的中低收入者逐步轉變?yōu)楦呤杖胝摺7駝t,,經濟發(fā)展必然缺乏足夠的活力,,貧富差距拉大而引發(fā)的各種社會矛盾還會成為經濟發(fā)展的阻力。
稅收增長“低質量”,,也表現在產業(yè)結構的低級化,。我國制造業(yè)企業(yè),,很多依靠密集的物質投入和低價格來獲得市場,,生產工藝較為落后,與跨國公司的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具有全方位和深層次的差距,。有些“山寨”企業(yè)還生產一些“假冒偽劣”產品,,“毒奶粉”、“吊白塊”等不時出來展示一下自己的“新形象”……這種低級的生產方式造成濫用資源以及日益嚴峻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既損害了公共利益,,也給人民群眾的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即使這些生產企業(yè)貢獻了大量稅收,,但從整個國家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考慮,,這種短期的、有限的稅收一點兒也不值得貪戀,!
稅收增長的“低質量”還表現在社會投機行為的泛濫,。當前我國城市化進程中,掀起了新一輪的房地產熱,。房地產開發(fā)開始從“一線”城市轉戰(zhàn)“二線”甚至“三線”城市,。筆者老家在魯西南的一個普通縣城,春節(jié)回家后發(fā)現,,到處大拆大建,、舊村改造,房價已經飆升至4000元/平方米以上,。從各大媒體的相關報道來看,,其他地區(qū)也是如此�,?駸岬姆康禺a已經引起了“全民炒房”熱,,因為炒房比實業(yè)投資來錢快”,根本無心去經營實業(yè),更不要提自主創(chuàng)新,。我國的房地產投機泛濫已經成為影響企業(yè)發(fā)展,,甚至是國家綜合競爭力的一個“絆腳石”。由此帶來巨額稅收,,但其背后的泡沫風險也很大,。一旦泡沫破滅,銳減的稅收將使政府的財政開支立刻捉襟見肘,。
稅收增長的“低質量”還表現在稅收征管上,。當前,大家都在關注稅制改革中各個稅種究竟會發(fā)生什么變動,,很少有人關心我國的稅收征管成本,。中新網的有關數據顯示,美國征稅費用大約占稅收總額的0.58%,,日本是1.13%,。對于我國的同類指標,很多學者說法不一,。有些人說是6%,,有些人說是8%,但無論什么觀點,,我國的征稅成本占稅收總額的比例的確是較高的,。
同時,某些地方政府干擾稅收執(zhí)法,,讓稅務機關“有法難依”,。有的地方提前兩三個月便完成了本年稅收任務;有些地方甚至將上一年的稅收上繳國庫后,,想方設法“套”出來,,和當年的稅收一起再入一次國庫,以應對上一級政府的GDP考核……稅收征管不嚴格,,人為“調劑”稅收增長額,,這樣的增長無異于畫出來的餅,現在感覺飽了,,真正到餓的時候又該怎么辦呢,?
總之,對于我們這樣一個發(fā)展中國家來說,,需要稅收增長,,但更需要稅收的戰(zhàn)略性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