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的政策是公眾相信的政策,。而我們現在的貨幣政策越來越令公眾困惑。2010
年初,,市場的加息預期非常強烈,,然而政策持續(xù)猶疑不決,當然貨幣當局也采取包括數量型政策工具和信貸控制等手段進行了調控,,但這些政策工具并沒有很好達致政策目標,。同時,由于具有行政色彩的調控手段自身的模糊性無法給公眾明確的預期,,導致了現實通貨膨脹和通脹預期都沒有得到很好的抑制,。 此外,政策決策者的承諾和政策實踐的背離也進一步加劇了政策信譽的喪失,,并導致了公眾對政策理解的混亂,。政策實踐的這種變化非常不利于政策目標的實現。 貨幣政策的信譽理論告訴我們,,政策信譽的喪失將會導致政策對實際產出更大的沖擊,。因為中央銀行缺乏信譽將會導致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影響產生時滯,中央銀行在降低通脹水平時不得不實施比原本需要的更為強烈的政策,。因此,,中央銀行缺乏信譽弱化了它的政策對通脹預期的影響,弱化的程度和時滯的長短取決于中央銀行政策的“信譽度”,。 目前在通脹率逐漸加劇的背景下,,我們的央行顯然試圖在恢復信譽,具體表現為反通貨膨脹政策的力度在加強。但我們是采取的漸進加強的政策,,這種政策方式的優(yōu)點是對總需求和總產出干擾較小,,但通貨膨脹率會下降的十分緩慢,若受到外部沖擊,,通脹率還有再次上升的風險,。 從中長期來看,對于通脹的治理關鍵是提升中央銀行的政策信譽,,中央銀行信譽的提高不僅能提高貨幣政策的效率,,而且能降低貨幣政策治理通脹的成本。而中央銀行信譽的提升需要中央銀行有更高的獨立性,,同時中央銀行的政策目標要具有更好的內在統(tǒng)一性,。 當前我國的貨幣政策實際上有穩(wěn)定物價、保障增長,、促進就業(yè),、平衡國際收支四項目標。很多目標之間比如穩(wěn)定物價和提高增長,,本身就有一定的沖突,,由此也導致了政策執(zhí)行的兩難,,降低了政策的信譽,。因此,很多國家的中央銀行將貨幣政策目標精簡為穩(wěn)定物價水平的單一目標,,美聯儲則在穩(wěn)定物價水平之外加了促進就業(yè)一項,。為了提高我國的貨幣政策的效率,簡化政策目標是重要的一步,。匯率浮動區(qū)間的加大將有助于國際收支實現平衡,。而經濟增長屬于長期問題,同時,,貨幣政策作為短期需求管理政策,,其長期效果主要表現為價格水平的變化,因此,,貨幣政策保障經濟增長的目標應逐漸淡化,。 最后,我們當前的貨幣政策決策牽涉了更多不同利益的機構和部門,,其必然降低政策的決策效率和政策的信譽,,也無法使貨幣政策聚焦于其可以實現的目標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