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2011年的房價走勢,,人們分歧較大。如中國人民大學此前的報告認為明年房價平均將下跌20%,,中國社科院報告認為若干大城市泡沫平均超過了三成,部分城市甚至高達七成,;但地產業(yè)內人士認為期待房價回落仍只是一廂情愿,。 筆者一直認為,房價能否得以有效控制一個重要參考,,是各地經適房,、廉租房等各類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推進力度。目前來看,,房地產市場剛性需求的主要力量來自于改善型性需求者與自住需求者,,而“剛需”主力軍是剛踏入工作崗位的“80后”,對該部分需求者而言,,如果廉租房能夠大批量建成投入使用,,其在短時期內“即期購房”的愿望將可以極大地得以緩解。溫家寶總理曾經提到要讓每一位公民有尊嚴地生活,,如果廉租房能夠保障那些短時期內暫時沒有購房能力的人們有尊嚴地享受安居生活,,其“迫切的”購房愿望一定會降低,這一點應該無需太多“論證”,。從這一角度來說,,廉租房等安居保障房體系建設改變的將還有社會對安居概念的重新理解,也即是社會觀念的重塑,。當然廉租房政策還需要有一系列人性化的綜合措施配套與落實,。 而這一局面能夠成為現(xiàn)實嗎,?近期一系列的、層級不斷提高的政策規(guī)劃使人們正在看到希望,。11月30日,,胡錦濤總書記提出要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這一講話將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與積極促進就業(yè),、擴大社保覆蓋范圍、推進醫(yī)療衛(wèi)生體制改革等加強民生建設的舉措一道,,提升到了“國家戰(zhàn)略”的層級,。更早一些時候,我國“十二五”規(guī)劃中已經提出了“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發(fā)展公租房”的要求,。而作為具體的落實措施,住建部日前向各地發(fā)出通知,,提出
2011 年計劃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務計劃將完成 1000 萬套的目標,,與2010年的 580
萬套相比增幅超過70%。而新建保障房結構中,,重點是加大廉租房的建設力度,。這些信息均顯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緩解房地產市場緊張局面已經成了國家重中之重的政治任務,。我們有理由期待,在經歷長期的焦慮之后,,隨著時間的推移,,房地產市場供、需兩方面失衡的矛盾將能夠得以有效緩解,,引發(fā)高房價產生的預期因素將會發(fā)生根本性變化,。目前唯一支撐房價預期的因素是通脹問題,但相對于一直以來漲幅過大,、民怨鼎沸的高房價問題,,僅憑可控的通脹這一單一因素,已根本不足以挽回趨勢,。 多層次的房地產市場體系是滿足多層次市場需求的需要,,推進作為多層次房地產體系之“重要一極”的保障性住房建設,政府在急速補課,。當前而言,,因為房地產市場體系的不完善,能夠對高房價產生抑制性作用,、能夠對房地產市場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產生實質性影響的因素,,就是政府對保障性住房的“兜底”,。當然,政策推進的力度一定要足夠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