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行已加息一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到了18%的歷史高位之后,,多數(shù)市場人士都認為,,中國已進入了加息和收縮流動性的通道,,而加薪則應推后,因為加薪與加息的作用方向似乎相反,。但是,,筆者認為,,在當前的條件下,,加息和加薪并不矛盾,,而且,加薪是更好的緩解通脹壓力的手段,。 按照經濟學家3%的標準,,改革三十多年來,中國只出現(xiàn)過兩次稱得上通貨膨脹的時期,,第一次是1985年到1989年,,最高點是1988年的18.8%;第二次是1992年到1996年,,最高點是1994年的24.1%,。其他時期則是接近通縮的狀態(tài),尤其1998年到2003年,,屬嚴重通縮,。這兩次通貨膨脹,有個共同原因:價格調整,,第一次是放開價格,,當時稱為“價格闖關”;第二次是開放和市場經濟改革進入新時期,,由要素價格和服務價格放開所致,。這兩次通脹,當然有投資過猛以及總需求過大以及稅收政策調整的因素,,但讓價格回歸正常卻是主因,。在這個意義上,三十多年來,,中國還沒有出現(xiàn)過“正常的”通貨膨脹,。畢竟,當價格被管制長久,,一旦放開,,出現(xiàn)大面積上漲,是完全正常的,。 我們正在經歷的CPI上漲,,有三個直接原因:第一,貨幣被動超發(fā),。在匯率管制狀態(tài)下,,央行貨幣超發(fā),主要是經常項目順差和游資進入境內引起的,。如果把匯率理解為一種價格,,這也是價格管制的后果,。如果外部都認為人民幣被低估,則他們與中國做貿易,,讓錢流入中國,,則是占中國“便宜”的理智行為,其勢不可阻擋,。 第二,,農業(yè)生產機會成本增加。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制造品,,價格已市場化,,基本處于均衡水平,加之產能嚴重過剩,,已不足以撬動中國龐大經濟體的價格波瀾,。城市服務業(yè)和壟斷行業(yè)的漲價,是在政府的嚴格控制之下經常進行的,,市場和公眾消化的能力和心理準備都比較充分,,連鎖反應不強。 但農產品,、食品的價格,,一直處于低水平,作為完全競爭性質的產品,,過去農村勞動力嚴重過剩,,教育程度低下,農產品價格低是正常的,。隨著中國成為制造業(yè)大國,,農村剩余勞動力過剩的局面發(fā)生實質性改變。新一代農民,,有了更多選擇,,要么留在農村,要么務工包括進城打工,。在長期,,農產品價格水平,就由其機會成本,,即打工平均收入水平決定,。另一方面,新一代打工者的文化程度,、人力資源成本,,以及工作效率,都明顯高于他們的父輩,,而城市生活費用的上漲,,進一步抬高了打工者的工資水平,,在這個意義上,農產品的價格上漲趨勢,,早就開始醞釀了,,現(xiàn)在則是爆發(fā)期。 第三.游資炒作部分小品種農產品,,進而引起相關食品價格的集中和突出上漲,。大蒜、綠豆,、糖、姜等被社會資金大肆炒作,,脫離了商品屬性,,而主要變成“山寨版”金融資產。樓市在降溫,,股市風險巨大,,負利率下投資成為大眾的共同意識和自覺。而最好“講故事”(如自然災害,,美元貶值,,大宗產品價格暴漲、產品周期)的小品種,,最適宜游資進入炒作,。這些炒作,難以事先察覺,,也難以查處和避免,。 所以,從一個更大的視角觀察,,這次物價快速上漲,,并非空穴來風,也不那么可怕,,甚至有很大的合理成分,,是中國加速城市化、社會保障體系缺失,、流動性泛濫共同作用的結果,。在某種意義上,這是必須承受的轉型之痛,。加快改革,,特別是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戶籍制度改革,、開放民間投資尤其是能賺錢的投資領域,,才是化解通脹壓力的治本之策,。 加息可以收縮一部分流動性,不失為一種治理通脹的辦法,,但不能觸及以上的根本性因素,,只要順差繼續(xù),央行被動超發(fā)就將繼續(xù),,作為通脹基礎的流動性過剩就難以避免,,加息只能控制下游的貨幣之水,而管不住貨幣泛濫的上游,。只要不放開民間投資,,游資的炒作,就如“水之趨下”般正常,。1992年至1994年,,物價上漲那么嚴重的時候,也正是利率高企的時候,。 而加薪,,則是更為有效和適宜的選擇。首先,,強大的財政完全有能力支持加薪,。筆者多次論述過,中國政府性的收入偏高,,降低空間不小,。單是最近幾年財政收入就以接近20%的速度持續(xù)增加,今年前10個月,,財政收入已超過7萬億,,超過去年全年。降低總體稅負,,勢在必行,。而只要調整支出結構,壓縮一般性行政開支,,就可以在減稅條件下,,提高財政供養(yǎng)人員的工資水平。而企業(yè)稅負降低后,,也就有條件為職工增加工資,。其次,中國經濟最大癥結是結構失衡,,要完成經濟結構的調整,,減少順差,擴大內需,,就要增加居民收入,。今年前十個月,,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增加8%,農民人均純收入僅增長6%,,都遠不及財政收入增速的一半,。據(jù)全總的調查,23%的職工,,已三年沒有漲工資,。剛剛通過的“十二五”規(guī)劃建議中,也有提高居民收入占國民收入比重,,以及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提法,。所以,加薪既必要又完全可能,,而且能兼顧短期對抗通脹和長期調整結構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