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人士向記者透露,,近期食品價格上漲過快已引起高度關注,,有關方面最近將出臺政策控制食品價格過快上漲,。國家發(fā)改委等部委及各地政府可能跟進出臺一攬子控制物價上漲的措施,具體可能包括限價,、“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價格補貼以及嚴懲囤積居奇等,。在價格連續(xù)上漲過快并超過限定幅度時,,政府可能采取行政措施限制價格繼續(xù)上漲。(據11月16日《中國證券報》)
近幾個月來,,我國的物價水平持續(xù)攀升,,尤其是食品、蔬菜等日常生活消費品的價格上漲過快,,這已經影響到了城鎮(zhèn)居民的正常生活,,政府對此高度關注并出臺調控的措施是理所應當的,但把“限價”等直接的行政干預手段作為首選卻讓人不敢茍同,。
糧油,、蔬菜等食品價格快速上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原因還是成本的推動,。在通脹的大背景下,,隨著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進程加速,,加之石油等資源產品價格的大幅上漲,,農產品生產三大“基礎成本”——生產資料、勞動力和土地價格剛性上漲漸成常態(tài),。生產成本上漲了,,價格自然跟著漲。在這種情況下采取直接限價的政策,,很可能令銷售商不愿意經銷農產品,,也會影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從而進一步加劇食品的短缺狀況——其結果很可能是:價格雖然降下來了,,但卻很難買到了,。
那么,政府應該怎么辦呢?讓我們來看看韓國是怎么做的,。10月,,韓國的蔬菜等新鮮食品價格同比上漲49.6%,創(chuàng)下自1990年以來的最高紀錄,。兩年來,,韓國人最鐘愛的食品——泡菜的原料大白菜的價格上漲了30倍,這場“泡菜危機”甚至震驚了全球,。對此,,韓國政府主要采取了兩項措施:一,從11月1日起,,把燃氣費平均降低4.9%,。二,增加比往年價格高的大蒜,、辣椒,、洋蔥等食品的進口,并于11月底集中投放市場,。10月中旬后,,因政府放寬并增加相關產品進口,新鮮蔬菜等價格已經開始回落,。
不難看出:降低燃氣的價格既可以直接降低居民的生活負擔,,又可以抑制通脹的預期。而增加進口就是為了擴大供應,,從而通過市場的供求機制平抑物價,。或許有人要問:韓國降低燃氣費不也是直接的行政干預嗎,?是的,。但燃氣費本來就在政府管制的價格之內,政府降低燃氣價格并不是干預市場,。歸納起來,,韓國的經驗就是“雙管齊下”:即在政府管制的范圍內使用行政手段,而在市場領域則運用市場機制,。
而我們卻反其道而行之:就在物價加速上漲,、通脹預期不斷增強的情況下,很多地方的政府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或舉行天然氣等資源類產品價格上調的聽證會,,這不是火上澆油嗎,?行政管制范圍內的公共品價格,政府不去限制,,卻要到市場上去“限價”,,這是什么道理,?
當然,,“限價”目前還只是一個傳說,,正式的政策尚未出臺。希望有關部門在研究制定調控物價的政策時徹底摒棄計劃經濟思維,、充分尊重市場規(guī)律,,切莫出臺那種既不幫忙反而添亂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