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報道,北京市將通過控制拆遷安置補償水平來控制拆遷成本,。中國房地產經理人聯(lián)盟秘書長陳云峰表示,,政府如果想控制房價,勢必要控制土地成本,,控制土地成本則需控制拆遷成本,,而目前北京的情況是拆遷成本越來越高,拆遷難度越來越大,。 從理論上講,,拆遷補償降低,土地成本相應下降,,有利于抑制高房價,。但問題在于,現(xiàn)實國情與這個理論不相符,,指望通過控制拆遷成本來抑制房價是紙上談兵,,甚至有自欺欺人之嫌。 首先,,開發(fā)商拿地搞開發(fā),,必須競拍土地使用權,,競拍的核心是“價高者得”,“地王”頻出,,致使拆遷補償和土地成本并無直接關聯(lián),。即使控制了拆遷補償,土地價格仍會拍得很高,。根據(jù)全國工商聯(lián)房地產商會會長聶梅生提供的數(shù)字,,2008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為1.0375萬億元,拆遷補償支出僅為3778億元,;2009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1.42萬億元,,拆遷補償支出僅為5180億元。數(shù)字勝于雄辯,,政府土地收入與拆遷補償支出比例約為3:1,,到底是拆遷成本推高房價還是土地出讓金推高房價,公眾了然于胸,。 其次,,即便控制了拆遷成本,土地成本也降低了,,房價未必得以控制,。當前我國樓市亂象叢生,價值規(guī)律早已失靈,,開發(fā)商進入“暴利時代”,,以至于個別開發(fā)商感覺“掙錢都掙得不好意思”。前幾年開發(fā)商習慣于“囤房”,,現(xiàn)在則熱衷于“囤地”,,目的只有一個:等到房價和地價大幅升值后再出手。這都表明一些開發(fā)企業(yè)利欲熏心,,欲壑難填,,而社會擔當和道德血液缺失�,?刂撇疬w補償,,唯一的“好處”大概就是讓開發(fā)商賺得更多。指望通過控制拆遷成本來抑制房價,,這是一種虛妄的幻想,。 再者,認為拆遷成本越來越高僅屬“一家之言”,,而非公論,。當前,很多地方的房屋拆遷價格并未與市場評估掛鉤,多是依照地方政府指導價格,。在拆遷過程中,,雖然也有個別人充當“釘子戶”,但更多的卻是地方政府一邊制定出低廉的拆遷補償標準,,一邊手持屢遭公眾非議的《拆遷條例》,后面跟隨著推土機甚至砍刀與大棒,,拆遷糾紛,、拆遷悲劇、拆遷血案頻頻發(fā)生,。對此,,就連昆明市委副書記、市長張祖林都稱“有些拆遷工作是有愧于百姓的”,。衣食住行是老百姓的最基本需求,,拆遷補償降低了,房價即使回落,,但被拆遷戶何以安身立命,?他們的權益如何保障? 當前,,民意翹首以盼的《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受到一些地方政府和開發(fā)商的強勢阻撓而遲遲不能出臺,,無法庇佑被拆遷戶的合法權益;拆遷補償標準的決定權為地方政府所獨攬,,不能與市場價格接軌,;“愧于百姓”的暴力拆遷、野蠻拆遷仍在上演,;房價暴利水分至今未能擠干,。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指望通過降低補償標準,、控制拆遷成本來抑制房價,,實乃剜肉補瘡、本末倒置之舉,,不僅難以抑制高房價,,而且與社會公平正義南轅北轍,甚至會進一步激化拆遷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