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來,,為了應對金融危機的沖擊,,我們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與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現在看來,,這些政策產生了預期的效果,。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國民經濟扭轉了下滑態(tài)勢,,回歸到正常的增長軌道上,。不過,一個人們不愿看到的后果也漸漸露頭,。那就是資產價格及一般商品價格的普遍上漲,,即經濟學上所謂的通貨膨脹初露端倪。 通脹是一個頗具迷惑性的經濟現象,。自從有貨幣以來,,通脹就與經濟生活相伴而行。學術界對此的解讀,,也是五花八門,,比如成本推動說、需求拉起說等等,。諸如此類的定性,,也許從某個側面解釋了通脹的成因。但放到整體經濟中去衡量,,這些定性僅僅是一孔之見,,難以融通宏觀與微觀、個體與全部以及局部與整體之間的關系,。經濟生活本身的復雜性賦予了理論解釋的多樣性,。加上錯綜復雜的利益考量,,原本并不復雜的通脹成了難以企及的學術高峰。 可喜的是,,人們對真理的不懈追求在通脹問題上也閃爍著智慧之光,。關于通脹,最簡單,、最有效的解釋也許是美國經濟學大師米爾頓·弗里德曼的貨幣現象說,。弗里德曼認為,通脹隨時隨地都是一種貨幣現象,,即某一時段經濟體中流通的貨幣量過大,,以致過多的貨幣追逐較少的商品,打破了原來的商品與貨幣之間的均衡關系,,從而導致物價上漲,、貨幣貶值。 按照弗里德曼的理論,,通脹是商品與貨幣之間關系偏離原有均衡狀態(tài)的表現:一是在商品供應量不變的前提下,,貨幣量增加了;二是在貨幣量不變的前提下,,商品供應量減少了,。這兩種情形都會導致通脹。而商品與貨幣關系偏離均衡狀態(tài)的具體原因主要有:1.貨幣當局以國家暴力為后盾,,恣意增發(fā)貨幣,,魚肉百姓。現代社會里,,除了極少數獨裁專制的國家,,這種明目張膽的“搶劫”絕少發(fā)生。2.赤字財政,。以國家的名義,,超出稅收承受力大辦經濟實業(yè)與社會福利事業(yè),由此帶來的巨額財政赤字最終只能依靠增發(fā)貨幣來平衡,。3.特殊的經濟政策導致商品貨幣比對關系失衡,。比如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重商主義所采取的只出不進、追求金銀貨幣收入的政策,。從實際情況來看,,由后兩種原因所引發(fā)的通脹在現代社會并不少見。 就赤字財政而言,,人們對其誘發(fā)通脹的機理認識得比較透徹,,貨幣當局一般不會貿然實施赤字政策。但其他經濟政策對通脹的影響來得不直接,、不明顯,,因而容易為人們所忽視,,匯率政策就是其中之一。 匯率是一國貨幣對外幣的比值,。雖然比值之確定受制于諸多因素,,但社會生產力水平的變化是最根本的因素。因此,,匯率的升降本質上反映了勞動效率的變化,。一國商品在國外受歡迎,因而銷售量增加,,表明該國具有較高的勞動生產率,。而較高的勞動生產率意味著較高的利潤,意味著擴大再生產與技術升級,,也意味著較高的工資水平與較好的福利待遇,。因此,擔心匯率上升導致企業(yè)破產并沒有理論依據,。相反,如果匯率長期固定不變,,依靠低匯率來換取低價格優(yōu)勢從而維持企業(yè)生產,,倒是不可理喻的愚蠢行為。因此,,保持匯率適度的彈性,,使其發(fā)揮價格信號的引導與調節(jié)作用,對經濟的健康發(fā)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另一方面,,理論上,一國之商品最終會用于消費,、投資與出口等三個方面,。在商品與貨幣對應前提下,出口必會減少國內的商品供應,,導致商品貨幣關系失衡,,引發(fā)通貨膨脹。因此,,在出口一定的前提下,,進口外國商品不僅能分享勞動分工的好處,而且是平衡商品貨幣關系的必要手段,。如果只出不進,,雖然賺了大量外匯,但國內可供消費的商品會越來越少,,通貨膨脹就不可避免,。如果為了賺取外匯而保持低價格的競爭優(yōu)勢,,從而將匯率固定在較低水平,這樣的結果是不僅會引發(fā)通貨膨脹,,而且是用國內寶貴的資源生產商品廉價供養(yǎng)外國人,。因此,實行固定匯率以及持有過量外匯對國家而言不是好的選擇,。 6月19日,,央行再次宣布啟動匯改以增強人民幣匯率的彈性。雖然這樣做短期內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比如人民幣升值對微利企業(yè)的沖擊不可避免,,進而影響就業(yè),但從全局與長期來看,,是利大于弊的選擇,。 第一,人民幣升值會抬高我國出口商品的價格,,抑制外國消費者的需求,,有利于平衡我國的進出口。尤其是在我國長期存在大幅度外貿順差的情況下,,人民幣升值的價格信號有助于我們的產業(yè)轉型與技術升級,,進而擺脫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的經營模式,。人民幣升值對外貿與出口的沖擊不容忽視,,但放大這種沖擊,固執(zhí)于一隅,,也不是明智的選擇,。要知道原有的低技術、低附加值模式是不可持續(xù)的,,變革是遲早要發(fā)生的,。而2008年以來的金融危機對市場以及不同國家之間經濟關系的沖擊為我們的轉型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第二,,人民幣升值意味著以外幣標價的外國商品更便宜,,有利于擴大中國的進口,從而有利于改善進出口不平衡的貿易結構,。 總之,,第二次匯改將進一步增大人民幣匯率的彈性,擴大人民幣的波動幅度,,有利于平衡進出口貿易,,降低外匯儲備,減少國內市場人民幣的投放量,使國內市場的商品與貨幣之間的關系回歸到均衡合理的水平上,,有利于遏制因貿易不平衡引發(fā)的通脹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