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管局7月2日表示,央行的外匯儲備不能無償分配使用,。對此,,我是極力贊成的。 很多人認為,,央行的外匯儲備屬于全體中國人,,人人有份,為什么不能分,?其實,,人人有份,并不等于每個人的份額都是一樣的,,可以按人頭均分,。如果按人頭均分,那才是外匯儲備分配的最大不公,。 外匯儲備和一般的國有資產(chǎn)在性質(zhì)上存在重大差異,,國有資產(chǎn)按照人頭來分,應(yīng)該沒有多大問題,,但是央行外匯儲備則是萬萬不能按人頭均分的,。 為什么呢? 央行的外匯儲備是央行用人民幣從市場以一定的匯率買來的,。由于央行是政府機構(gòu),,本身是沒有營業(yè)收入的,但擁有印鈔票的權(quán)利,。所以,,央行用以購匯的人民幣是自己憑空印刷出來的。如果匯率是1:6.8,,那么央行每購進1美元外匯,,就要向市場投放6.8人民幣,市場上流通的人民幣將會因此多出6.8元,。由于實體經(jīng)濟資源并沒有任何增加,,這多出的6.8元人民幣就稀釋了此前流通的人民幣的購買力,這相當于給每一個持有人民幣的人征稅。 因此,,央行的外匯儲備不是屬于全體老百姓,,而是屬于全體持有人民幣的人,因為央行的購匯是通過搜刮人民幣的購買力來實現(xiàn)的,。假設(shè)某個中國人他手中不持有任何人民幣,,他的全部財富是實物資產(chǎn)或者是外幣,那么這個中國人就對央行的外儲不擁有所有權(quán),。因為他不持有人民幣,,因購匯導(dǎo)致的人民幣購買力下降對他沒有任何損失,或者說因購匯征稅沒有征到他的頭上,,他對外儲的增加沒有任何貢獻,。 明白了,這一點,,就會理解外匯儲備不能無償分發(fā)給個人,。因為人們持有人民幣的數(shù)額是完全不同的,持有人民幣越多的人,,因央行購匯行為損失的也越多,因而對央行外匯儲備的所有權(quán)份額也最大,。反之,,則反是。如果按照人頭來平分外匯儲備,,那么就是不公平的,,持有人民幣少的人就占了便宜。 那么,,央行怎樣減持外匯實現(xiàn)藏匯于民才是公平的,?很簡單,外匯怎么收上來的,,就這么分發(fā)下去,。外匯既然是買進來的,那么也就應(yīng)該賣出去,。央行賣出外匯,,收回人民幣,那么市場上流通的人民幣將會因此而減少,,人民幣購買力增加,。愿意用人民幣買外匯的人,得到外匯,。不愿意用人民幣買外匯的人,,他持有的人民幣購買力會因為央行賣匯而增加。總之,,央行賣匯而不是分匯的行為使得所有持有人民幣的人都受益了,,要么得到外匯,要么手中的人民幣更值錢,。而且受益的多少和當初因央行購匯受損的多少完全對應(yīng),,非常公平。央行購匯,,導(dǎo)致人民幣貶值,,持有人民幣越多的人,受損越多,;央行賣匯,,導(dǎo)致人民幣升值,持有人民幣越多的人,,受益越多,。 要實現(xiàn)藏匯于民,央行只需在市場面向全體持有人民幣的人賣出外匯即可,,而不能搞所謂的無償分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