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關于2009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zhí)行情況與2010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可是,,未曾想,,預算審議遭遇冷場。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tǒng)計局副局長葉青告訴記者,,“在今天上午我們團的全體會議和下午的小組分組審議中,沒有一個人談到預算報告,�,!保ā吨袊嗄陥蟆�3月8日)
人民代表大會期間,人大代表通過提交議案的形式,,提出對政府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這是人民通過其代表參與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公共事務的一條重要途徑。在我看來,,預算審議在一些人大代表中遇冷,,也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議案”。只不過它針對的對象是人大會議的一些程序性安排,,以及一些人大代表自身的議政能力,。
在全國兩會上定奪的預算報告,其實質(zhì)就是“國家的賬本”,。這個厚厚的賬本中,,不僅有一連串令人炫目的數(shù)目字,而且還透露出豐富的信息:國家每年從人民那里“拿”來多少錢,,又用在什么地方,?為什么有的地方用得多有的地方用得少?用了以后都有怎樣的效果,?……這些東西,,關乎國家利益,也關乎人民的權益,。我們說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這個權力在人大代表審議和批準預算報告的過程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不經(jīng)代表批準,,預算就只能停留在“草案”階段,。但所有需要經(jīng)代表審議的兩會報告中,,可能預算報告最專業(yè),也最難懂,。這就要求在付諸表決之前,,必須由代表委員對預算報告給予充分的審議。充分審議需要一些條件,,比如審議的時間能不能長一些,,專業(yè)問題能不能多些解讀。全國政協(xié)委員,、清華大學教授蔡繼明就表示,,近幾年,預算報告,、政府工作報告和計劃報告,,通常都安排在一天討論,時間太短了,。再比如,,預算報告由書面報告改為大會宣讀。葉青代表認為,,“大會只有宣讀預算報告,,才能引起大多數(shù)代表的重視,哪怕只是摘要性地宣讀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更重要的還在于,這個“議案”對代表自身的議政能力提出了要求,。代表的議政能力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調(diào)研能力、表達能力等,,而審議預算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能力,。能力的培養(yǎng)當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也不能夠無限期地停留在“看不懂”的水平上,。本屆人大始于2008年初,,至今已是第三個年頭了,代表們也已經(jīng)第三次在兩會舞臺上展示自己的參政議政能力,。年復一年地讓預算報告“靜靜地躺著”,,恐怕說不過去。
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diào)查中心最新的一項專題調(diào)查中,,有網(wǎng)友提議,,國家應考慮設立專門的財政基金,用于支持兩會代表委員的調(diào)研和能力培訓,比如教他們怎樣看懂財政預算報告(《中國青年報》3月7日),。這個建議當然很中肯,,但我看關鍵還在于代表自身要有代表意識,明白自己作為人大代表所肩負的責任,,明白自身參政議政能力的差距,。只有這樣,看不懂財政預算報告的難題才能破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