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在三個月的時間里,,天津兩所著名的大學接連曝出財務大案,。先是天津大學通報了重大財務損失事件,由于違規(guī)決策和管理失察,,天津大學校辦企業(yè)的一億元資金被不法分子套取,。而就在近日,,媒體又披露了南開大學下屬的允公集團公司的資金黑洞,據初步審計,,該事件涉及金額約4億元,,一部分被貪污、挪用,,其他則屬于經營管理不善導致的債務,。
相鄰的兩所大學出現相似的財務大案,給國家財產帶來了難以挽回的重大損失,,實在讓人痛心,。眾所周知,,我國的高等教育正處于重要的發(fā)展時期,高校人才的培養(yǎng),、教育質量的提高,、科研水平的進步,都有賴于資金的持續(xù)投入,。在教育經費并不充裕,,整個社會為大學教育付出了極大成本的情況下,上述的重大財務損失顯得格外刺眼,,值得加以分析,。
兩宗案件尚在司法調查之中,更多的細節(jié)還有待于相關機構的公布,。但從已經通報的情況看,,兩起案子有不少共同之處。最明顯的一點是,,出問題的都是高校下屬的二級企業(yè),,而這正是高校財務管理的軟肋。校辦企業(yè)和二級單位之所以難管,,主要是高校內部的財務管理制度還處在分級管理向集中管理轉變的摸索過程中,,還沒有形成有效的內控體系,二級單位的經濟決策也處于不透明的狀態(tài),,容易出現失誤,。高校二級單位在經營、管理,、財務等方面既不同于高校,,又不同于一般的企業(yè),存在著一定的特殊性,,允公案的犯罪嫌疑人正是利用制度銜接上的空隙,,肆意違規(guī)使用巨額資金,給高校資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對南開允公集團進行財務審計的人士感嘆說,,“沒見過這么混亂的賬目”,,從這句話不難看出,,某些校辦企業(yè)的財務制度之廢弛、管理之渙散到了多么嚴重的地步,,而這樣嚴重的問題,,在大案曝出之前,卻始終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
兩宗案件的另一個共同之處,,是大學校長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職問題,,都負有重大的責任。天津大學決定將校辦企業(yè)“運作上市”,,但在整個決策過程中,,既沒有進行科學論證,又缺乏必要的民主程序,,少數領導一拍腦袋就定了下來,。如此草率的決策往往會導致不可控制的風險,億元資金最終落入了騙子之手,,提高學�,?萍紝嵙桶l(fā)展后勁的愿望也落了空。南開大學則在校辦企業(yè)的用人安排,、日常管理方面都存在明顯的缺漏,。雖然早就有人反映允公集團的總裁楊育麟存在財務問題,但當時的校長卻遲遲沒有開展必要的調查,,這不能不讓人懷疑其中的奧妙,。
當然,更重要的相似之處在于,,兩起案件共同反映出,,部分高校在財務管理、尤其是二級單位的財務管理方面,,存在著不規(guī)范,、不科學和不透明的問題。大學的組織機理與現代企業(yè)迥異,,但與此同時,,現代的大學卻有著像企業(yè)一樣的巨大資金流動,有時也像企業(yè)一樣開展貸款,、投資,、融資、基建等存在風險的重大經濟活動,,因而,,在財務管理方面極其需要類似現代企業(yè)的嚴格制度和流程,這就必然會出現制度與文化,、組織形式之間的不合拍,。大學校長在專業(yè)方面一般都擁有良好的聲譽與威望,他們在管理大學的環(huán)節(jié)上也容易獲得較大的權力,,但他們的經濟決策水平和財務管理能力卻未必能肩負起相應的重大責任,。如果集體決策的制度失效了,如果沒有良好的約束與監(jiān)督,肯定是要出問題的,。因此,,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和民主決策程序,并引入外部的審計與監(jiān)督,,就成為提升大學財務管理水平的必然路徑,。
歷年來對高校進行審計的結果表明,高校財務管理確實存在各種問題,,其弊端也并不僅僅反映在校辦企業(yè)和二級單位上,。高校每年都要從國家財政獲得數量龐大的撥款,還要從學子手中收取可觀的各種費用,,怎樣管好和用好這些錢,,的確是讓整個社會都很關注的事情。對于已經暴露出來的案子,,教育部門應以負責任的態(tài)度進行坦誠的總結,,以求找到問題的根源。畢竟,,亡羊補牢比閉目塞聽要好得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