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國際汽車巨頭給“中國特色車”的定義是:“簡單的大車”,,意思是,,中國人喜歡氣派些的車子,但對內(nèi)在品質(zhì)的要求不高,。這個造車的竅門兒很快被跨國汽車公司們領(lǐng)悟,,于是,就有了掛著各種洋品牌卻專供中國市場的“簡單大車”,。 “簡單大車”,,可以算是中國特色車的一個雛形。中國走入私家車時代只有十余年的時間,,車主們還在跟著成熟市場的屁股后邊跑,,美國的、歐洲的,、日本的,,各種特色的車都在中國擺攤設(shè)點(diǎn),讓中國的汽車買家們自由“品嘗”,。嘗來嘗去,,有人就琢磨出中國人對“大而便宜”的車比較感興趣。 但這樣的“簡單大車”未必就真的適合中國的用車環(huán)境,。 對于汽車的口味,,全球買家們的眼光既有共同點(diǎn),也會有差異,。粗略來看,,歐洲流行小型車,美國流行大車,,日本流行微型車,。 歐洲流行小型車,,一是油貴,二是很多城市街道狹窄,,人們開小車圖個靈活省油,。美國流行大皮卡、大SUV,、大尺寸轎車,,是因?yàn)橛蛢r(jià)低、地方大,,開起來不心疼油錢,,也不怕車位小放不下。日本流行玩具一樣的微車,,是因?yàn)橘Y源缺乏和道路擁擠,,車子越小越省油,還不占地方,。 而我們的用車環(huán)境是,,收入低而油價(jià)高、地盤大而城市道路擁擠,、高速多而爛路也不少,。那么,中國人需要什么樣的汽車,? 油貴而交通擁擠,,再加上停車位緊張,注定中國的車不能太大,;但中國人買車往往要照顧全家出行,,而中國的地盤又這么大,一跑就是幾百公里,,車子又不能太小。就個人的體會而言,,4米5以內(nèi)的車長,,在城市里停車調(diào)頭還算方便,再長,,就比較麻煩,。而且這種長度的車,只要設(shè)計(jì)合理,,空間也可以比較充裕,。因而,中國特色車應(yīng)該基本是SUV的形態(tài),,同時還可以進(jìn)一步向MPV方向Crossover(跨界),。 說過了車的大小,,再來看看動力。中國城市的擁堵,,只會比日本更嚴(yán)重,,要是只是在城市中用作代步,發(fā)動機(jī)排量不超過1升的微車也就足夠了,。但如果考慮自駕游,,動力還是要像回事兒。 當(dāng)然我們不能指望像美國人那樣豁著油上,,也不能指望像德國人那樣在不限速的高速公路上激情澎湃,,如果是4米5左右的車長,1.3噸左右的車重,,1.6升排量可以入門,,最高別超過2.0升。如果是渦輪增壓發(fā)動機(jī),,排量可以進(jìn)一步縮小,,1.2T起步足矣。 中國還有一個特別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底盤高度,。中國地盤這么大,難免遇上坑坑洼洼的爛路,;城市里停車經(jīng)常要上便道,,可馬路牙子偏偏修得高高低低沒個譜。這就要求,,底盤不能太低,。依我之見,“中國式汽車”的最小離地間隙最好不低于15厘米,,當(dāng)然,,太高也不行,重心太高,,行駛穩(wěn)定性就差,。 綜上所述,采用SUV的基本造型,,可以滿足中國人對大氣的要求,;進(jìn)一步融合MPV和微車的空間利用技巧,可以控制車身尺寸,,以適應(yīng)中國擁擠的交通環(huán)境,;底盤稍稍高一點(diǎn),接近角大一點(diǎn),,可以適應(yīng)中國復(fù)雜的路況,。 這種車初看上去有點(diǎn)像SUV,,但輪廓上又有MPV的影子,講究性能又低矮一些,,有些旅行版轎車的意思——這就是我想象中的“中國式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