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時代的興起,、金融產品的多樣化,、大眾理財意識覺醒,,金融消費領域的侵權,、違規(guī)和詐騙現象頻頻發(fā)生,。同時,線上購物,、線上支付也成為消費者主要的購物方式之一,。
一面是金融消費詐騙的花樣翻新,一面是消費者的自我保護和維權意識還很淡薄,。在線金融平臺融360發(fā)布報告顯示,,71.5%的受調研網友收到過各種詐騙短信,49%網友表示曾遭遇理財產品虛假宣傳,,64%網友在辦理房貸過程中曾遭遇“忽悠”,。
在遭遇到各種金融欺詐之后,多達52.7%的用戶則選擇“自認倒霉”,。只有47%的網友想到維權,,包括想找企業(yè)官方求證或投訴的占27%、想報料到媒體或社交平臺的占12%,、想要投訴到監(jiān)管機構的占8%,;而其中真正能夠將維權付諸行動的僅僅只有7%。另外,,在融360的調查中發(fā)現,,六成用戶自認為“金融防騙水平差,容易被騙”,。
如此之高的用戶比例沒有任何維權行動,,融360首席專家徐瑾分析認為,這和維權意識極其薄弱,、維權知識和手段缺乏有關,,同時也和現有維權途徑流程繁瑣有關,用戶一般怕麻煩而放棄,。
對于貸款方面的騙術,,融360相關人士建議,首先要警惕無息貸款,;同時只留手機號,、QQ號、微信號,,不留固定電話和公司地址,;而且提前收取各種費用一般都為詐騙;全國各地都可辦理,,也非常值得懷疑,。此外,,為了防止上當受騙,申請人務必要到正規(guī)銀行或正規(guī)小額貸款公司,、貸款搜索平臺辦理貸款,,不可輕易相信手機短信或報刊、網絡上的廣告,。
同時,,隨著網絡消費大軍的崛起,個別網絡新手由于缺乏安全保護意識,,也容易留下安全隱患,。螞蟻金服方面相關數據顯示,得益于大數據,、生物識別等風控新技術的深入使用,,過去一年,支付寶,、支付寶錢包的安全性不斷提高,風險概率已經進一步下降至百萬分之五,,繼續(xù)在全球范圍內保持領先,。而過去一年發(fā)生的網上支付風險中,八成是由于個人信息泄露以及假冒好友,、假冒客服等騙局引起,。
同時,支付寶統計顯示,,2014年,,支付寶主動幫超過700萬面臨風險的用戶避免資金損失,這些攔截均發(fā)生在風險隱患給用戶造成資金直接損失之前,,為用戶攔截了95%的支付風險,。從攔截和處理的風險狀況來看,最常見的風險類型是信息泄露引起的賬戶被盜和個人欺詐,,占到網上支付風險的八成以上,。
其中,賬戶被盜主要由于個人身份信息和手機校驗碼泄露引起,。比如,,用戶的手機日常不設防,常常給別人留下查看短信的機會,,而且又不注意保護銀行卡號,、身份證信息,如果不巧身邊有不法分子截獲了這些關鍵信息,,就會導致銀行卡資金被盜的風險,。
個人欺詐則多發(fā)生于偽裝微信及QQ好友,、假冒客服、中獎及兼職等騙局,。這些騙局通過套取用戶身份信息,、手機校驗碼或植入木馬,以最終達到盜取賬戶資金的目的,。
相關安全專家建議,,規(guī)避網上支付風險,用戶日常需注意不要將銀行卡,、身份證信息和手機校驗碼泄露,,社交平臺上不要隨意點擊接收陌生人發(fā)來的文件、二維碼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