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午后,,或許沒有什么能比一份精致的甜點擺在面前,能更讓人感覺幸福了吧,!現(xiàn)在,,就讓記者帶著您,開始一場兩岸四地的甜點之旅吧,!
香港:甜品乃“罪魁禍首”
記者駐港工作兩年半,,發(fā)胖三十斤。現(xiàn)在回頭看,,香港的甜品真乃“罪魁禍首”,。
現(xiàn)在還記得剛到香港,住的地方都還不熟,,就被同事帶到“聰嫂”甜品的情景,。在銅鑼灣時代廣場附近,七彎八繞的一個巷子里,,一塊巴掌大的地方隱藏在一家星級酒店附近,。如果不是熟人帶路,斷然是找不到的,。
進入店內(nèi),,劉德華的題字很能勾起內(nèi)地游客的興奮勁。不少人拿起手機拍下“聰嫂甜品”微笑留念,。面積約20平方米的店鋪,,密密麻麻地擺滿桌椅,去個偏一點的角落都得抱歉地說一聲“借過”,。
對于陸續(xù)上桌的聰嫂甜品,,無論是芒果雙皮奶,還是榴蓮水晶珠,,記者的第一印象,,就是“精致”。宣傳圖冊上的甜品絕對好看誘人,,端上來的實物卻一點都未走樣,。舀一勺放嘴里,冰甜冰甜,,身心獲得極大滿足,。
當然,除了聰嫂,,香港還有許多品質不錯的甜品店,,并且各具特色、各有招牌,。鵝頸橋邊的松記,,水果冰沙、綿綿冰以及各式果汁讓人流連忘返,;維園邊的“甜姨姨”,,那一口回味無窮的榴蓮豆腐花和鮮嫩滑溜的木桶豆腐,不得不讓人“點贊”……只要你好甜品這一口,,那么香港,,的確是天堂。
“香港人家里房間普遍不大,,朋友們出來見面聊天,,甜品店這一放松的環(huán)境是個不錯的選擇�,!碧鹌返瓿,?土盒〗阏f,“和朋友們聊天喝糖水,,煩惱有時會像被吃掉的糖水一樣煙消云散,。”
然而,,香港糖水“留住客人胃”的魅力,,正面臨日益高企的店鋪租金的嚴峻挑戰(zhàn)。面對環(huán)境變化,,有的糖水店選擇北上拓展業(yè)務,,如滿記、許留山,,也有的選擇繼續(xù)堅持留守,。
澳門:由“葡撻”引發(fā)的愛恨情仇
在澳門,一轉身一拐彎,,都可能遇到舌尖的知己,。最令人心心念念的甜點,,自然是葡式蛋撻。這枚經(jīng)肯德基發(fā)揚光大的小型奶油酥皮餡餅,,在港澳及廣東地區(qū)簡稱葡撻,,以焦黑的表面(是糖過度受熱后的焦糖)為特征。
1989年,,英國人安德魯將他在葡萄牙里斯本附近的城市Belém吃到的傳統(tǒng)美食Pasteis de Nata(即“蛋撻”)帶到澳門,,在路環(huán)島上開設了第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餅店,并利用豬油,、面粉,、水和蛋,以及英國式的糕點做法,,改良創(chuàng)作出這款廣受歡迎的澳門著名甜點,。
原先的“安德魯餅店”是由安德魯和他妻子瑪嘉烈共同經(jīng)營打理。只可惜1996年,,安德魯和瑪嘉烈婚姻破裂,,瑪嘉烈離開安德魯后另起爐灶,在澳門半島上開設了一家以她自己名字命名的“瑪嘉烈蛋撻店”,。
如果說葡式蛋撻的創(chuàng)始人是安德魯,,那讓其名揚四海的卻是他的妻子瑪嘉烈,她將安德魯視若臻寶的蛋撻配方賣給了肯德基,。很顯然,,瑪嘉烈比安于現(xiàn)狀管理小店享受制作過程的安德魯更有經(jīng)商頭腦,與肯德基的商業(yè)合作后,,飄香四溢,、松脆可口的葡式蛋撻流傳到了世界各個角落。
關于安德魯和瑪嘉烈愛恨情仇,,也許只是我們茶余飯后閑聊的八卦,,但若真要PK起味道、環(huán)境和服務,,記者個人認為安德魯更勝一籌,。
做餅的員工已是一把年紀,手勢無比純熟,,一盤幾十個葡撻,,要花上幾小時功夫。因為原味,,除了是一份堅持,,還是一份誠意,一種感動,凝固到味蕾里,,濃濃的,,化也化不開。
臺灣:從甜品品味寶島故事
臺灣的甜點素有盛名,,臺北大街小巷也遍布各色甜點鋪,,空氣中仿佛都彌漫著一股淡淡的甜香。
而說到對大陸民眾最耳熟能詳?shù)�,,自然當屬目前年產(chǎn)值超過200億元新臺幣,、被譽為“臺灣第一伴手禮”的鳳梨酥,。
“鳳梨酥是我的大愛,、超愛,我在臺灣旅行時就選購了一大批鳳梨酥帶回來和朋友分享,,因為最純正的臺灣鳳梨酥最好吃,。”上海網(wǎng)友“l(fā)emontreeznyyc”說,。
鳳梨酥的內(nèi)餡并不是單純的菠蘿,,為了口感需要,通常會添加冬瓜,,多數(shù)人習慣了這種口味,。近年來,也有不少店家開始采用土鳳梨入餡,,回歸原初的酸甜口感,。如今,外皮酥松化口,、內(nèi)餡甜而不膩的鳳梨酥,,也成為臺灣極具代表性的特色美食。
若要說到記者的心頭好,,則不得不提臺灣的明星甜點——芋圓,。將芋頭蒸熟、成泥,、拌勻,、搓揉、切制,,再融入各種粗糧,,軟糯卻富有彈性,口感細膩,,色香味俱全,。這其中又當屬九份的芋圓在島內(nèi)最具知名度。
事實上,在歷史的演進過程中,,臺灣傳統(tǒng)糕點不僅繼承了福建,、廣東等地的特色和習俗,后由于島內(nèi)糖業(yè)發(fā)展迅速,,甜點原料逐漸豐富,。
尤其是最近數(shù)十年,很多傳統(tǒng)老店開始學習將東西方糕點制作工藝融合起來,,發(fā)展出更具寶島特色的“舌尖美味”,。
臺灣糕餅文化專家張尊禎表示,糕餅與寶島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尤其是在各種年節(jié),、禮俗、宗教祭祀等活動中,,代表不同寓意的糕點不可或缺,。例如拜媽祖時節(jié),信眾為了表示虔誠,,除了以“紅龜粿”祭拜外,,糕餅店還會應景推出“媽祖餅”、“平安餅”等特色商品,。
她說,,臺灣不大,卻有許多別具地方傳統(tǒng)與特色的糕餅點心,,例如新竹竹塹餅,、臺中太陽餅、豐原綠豆椪等,。此外,,在文創(chuàng)產(chǎn)業(yè)概念的推動下,也涌現(xiàn)各式各樣結合地方特產(chǎn)和以“文化入餡”的新產(chǎn)品,。
內(nèi)地:北方“官禮茶食” 南方“嘉湖細點”
港澳臺地區(qū)的甜品縱然看得人口水橫流,,而地大物博的內(nèi)地也絕對不輸。曾有一篇散文這樣概括南北點心——“北方可以稱為‘官禮茶食’,,南方則是‘嘉湖細點’”,。
來北京,不光要去看天安門,、爬長城,,走時還得專程到稻香村捎幾盒精致的點心,而猶以清朝宮廷御膳房始創(chuàng)的“京八件”著名,,這大概就是“官禮茶食”的代表了,。更不要提佛手酥、蛋黃酥等酥字輩,以及綠豆糕,、桂花糕等糕字輩的一眾美味甜點,。
記者則很是偏好來自云南的鮮花餅。四季如春的氣候,,為云南帶來了四季鮮花盛開的優(yōu)勢,。伴著晨霧采摘下來的鮮花,保留了大自然賦予的香氣,。和入精心挑選的面粉中后,,再輔以冰糖、花生,、核桃仁,、棗泥、香油,、蜂蜜,,讓你還未入口,,就能聞見馥郁的花香,、蜂蜜香和面粉香味。
作為滇式月餅的經(jīng)典代表,,鮮花餅讓人稱道的是不但吃起來香,,而且甜而不膩,據(jù)說還有養(yǎng)顏美容的功效,。
除了鮮花餅,,浙江杭州的傳統(tǒng)點心“南宋定勝糕”也當真讓人印象深刻。將上好的江南糯米放進特制的印版里,,有梅花,、蟲魚等形狀,中間再放入紅豆沙,,蒸少許時間即可,。
關于定勝糕的來歷,民間傳聞頗多,。據(jù)《夢粱錄》記載,,當時定勝糕是百姓為了鼓舞士氣做的糕點。如今,,因“定勝”二字,,每逢中考、高考,,總有家長一大早來排隊,,買六個定勝糕回家討個好彩頭,也寓意“六六順”。
在杭州,,河坊街頭可覓得便宜大碗的“蔣順發(fā)”定勝糕,,在楊公堤畔也能偶遇精致玲瓏的“味莊”定勝糕。剛出爐的定勝糕,,輕咬下去,,糯軟中夾雜著細而均勻的顆粒、米香中滲出紅豆沙與桂花香溢滿唇齒,,甜而不膩,,一種幸福的滋味直抵心脾�,!��,。ㄓ浾摺∽T喆、劉歡,、曹典,、黃臻、白靖利,、段菁菁,、張?zhí)靽【C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