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河北省文化交流協(xié)會和泰王國佛牌造像與文物協(xié)會共同在河北石家莊召開“京畿燕趙·圣像回歸——河北重要文物回歸新聞發(fā)布會”稱,,五尊在上世紀40年代由中國流失到東南亞的觀音塑像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漂泊終于回歸祖國,。
據(jù)泰王國佛牌造像與文物協(xié)會中國官方辦事機構負責人羅銘然(PuntilJongjittrakoon)介紹,,這五尊觀音塑像原由泰國的考古收藏家,、泰王國佛牌造像與文物協(xié)會常務副會長龍戴收藏,,其父輩曾于上世紀40年代從當時中國政府赴東南亞的文物貨輪中重金購買了大批中國文物佛像。為加深中泰兩國人民的友誼,、加強兩國文化交流,,龍戴選出五尊觀音塑像,,代表泰王國佛牌造像與文物協(xié)會將其中三尊無償捐贈給河北省鹿泉市靈山極樂寺,另兩尊捐贈中國國內它處供奉,。
24日上午,記者在河北省鹿泉市靈山極樂寺看到了這五尊觀音塑像,。據(jù)河北省文化交流協(xié)會會長陳泉州介紹,,這幾尊觀音塑像都是用整根香樟獨木雕刻所成,,據(jù)專家初步觀察,它們分別是唐,、宋不同時期的作品,,因為目前存世的唐宋木雕佛像較少,像這樣精致且保存如此完好的香樟木佛像極為少見,。
河北師大美術與設計學院副院長黃興國稱,,這些塑像顛沛流離到海外60余年還能保存得如此完整,跟傳統(tǒng)木雕工藝有關,。而如今很多木雕工藝失傳,,正好可以從這些雕像身上研究傳統(tǒng)木雕工藝技藝和保護技藝,。
河北省文化廳黨組書記王離湘說,,“流失海外的文物在國外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隨著這些年中國對文化的重視和綜合國力的增強,國家和民間對文物的保護意識普遍提高,,所以出現(xiàn)了近年來流失海外文物陸續(xù)回流到中國大地的景象,。”
陳泉州稱,,這是民間團體以各種渠道讓流落海外的民族瑰寶早日回歸做出的努力嘗試,,更是中泰兩國民間組織深層面友好交流的豐富成果。
石家莊市文物局局長張躍新表示,,這些佛像將先被保護起來,,有待文物專家進一步鑒定,很快將與民眾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