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圈太亂”最早源自娛樂圈,但不知何時,島城陶瓷收藏圈也沾染了“亂”的習(xí)性
,,行內(nèi)人叫做“水太深”,。贗品大行其道,,真品賣不上高價,,懂的人想“撿漏”,,不懂的人被“打眼”心灰意冷
,。陶瓷領(lǐng)域真假混雜的亂象,讓很多收藏愛好者望而卻步,。8月3日,,記者深入青島市文化市場,發(fā)現(xiàn)陶瓷攤位數(shù)量銳減,,玩陶瓷的人轉(zhuǎn)向文玩核桃等雜項,。島城陶瓷收藏圈越來越亂,圈子越來越窄,,這究竟是誰惹的禍呢,?
亂象一:兩百元進的貨賣一萬二
日前以
2.8億元成交的明成化斗彩雞缸杯重刷中國瓷器拍賣紀錄,,給明清瓷的收藏吹了一把熱火,。但對青島古玩陶瓷的收藏,,顯然沒起到太大作用,。
陶瓷攤主劉藝(化名)在青島市文化市場擺攤已經(jīng)有十四五年了,,他眼睜睜看著陶瓷買賣從紅火到衰敗,,看著陶瓷買賣的水越來越“渾”,。他告訴記者,,青島雖缺少陶瓷文化底蘊,,但2008年前后的時候,玩陶瓷的人還是很多的,。那時候,,不僅是本地人,韓國人,、日本人也經(jīng)常到文化市場“淘寶貝”,�,!皳炻币彩浅J聝�,,一個清朝時期的瓷器筆筒,他賣的時候是500元,,對方轉(zhuǎn)手后便是5000元,。
買賣好做了,,爭“蛋糕”的人自然增多,。人多物雜,陶瓷的真假就更不敢保了,。劉藝曾眼睜睜地看著一位來自河北的攤主,,將從外地批發(fā)過來的一個瓷盤,,美化成“官窯”,賣給了一個小伙兒,。200元批發(fā)的現(xiàn)代工藝品,賣到了12000元的高價,。“這種事兒多嗎,?”“不少,。”“就沒有發(fā)現(xiàn)是贗品回來找的,?”“當然有,。”在問答中,,劉藝告訴記者,,自然有買回家經(jīng)檢測之后是贗品,買家回來找要求退錢的情況,。但信譽沒了還得退錢,,這買賣肯定不劃算,攤販便“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亂象二:價格“高低不就”真品難賣
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時候�,!钡粼谝粋地方次次濕鞋,,還濕個精透,誰還敢再來這個地方,?陶瓷愛好者馬先生,2008年以前還經(jīng)常到島城大街小巷的攤點淘點“寶貝”,。但之后就再沒去過,,“現(xiàn)在市場上的古陶瓷,95%
的都是現(xiàn)代工藝品或者是做舊的仿制品,,不敢買了,。”他搖搖頭說,。買賣不好還可以挽救,,信譽丟了,生意也就沒了,。
古陶瓷“水太深”,,讓眾多的陶瓷收藏愛好者望而卻步。導(dǎo)致的結(jié)果是,,真品古陶瓷也賣不上高價甚至賣不出去,。青島市文化市場一陶瓷攤攤主韓先生,拍著胸脯說:“做買賣憑良心,,我賣的陶瓷具體是什么年代,,都會照實跟買家說,。”但即使這樣,,也有無奈的時候,。8月3日正是周日,上午9:00到12:00,,韓先生沒賣出去一件陶瓷,。期間有三五個過來問的,“這個破了的龍泉窯的印花碗多少錢,?”“你要的話就1000塊,。”“破的不好有沒有完整的,?”“有,,完整的貴,得兩萬八,�,!痹儐栒咭宦牐滔峦氡阕吡�
,。另外一位女士喜歡陶瓷配飾,,想挑幾塊古陶瓷碎片回去切邊做項鏈掛件。一塊碎瓷片價位在100元到200元之間,,女士挑了半天嫌有點貴離開了,。她脖子上所帶的項鏈配飾在北京潘家園買的,花了150元,。
“現(xiàn)在來買陶瓷的心理是:高不成低不就,。價位高了怕上當受騙,低了還是怕自己虧了,�,!表n先生說,他的陶瓷碎片都是在蘇北地區(qū)收的,,來源可靠,,利潤僅是二三十元。他已經(jīng)習(xí)慣了半天“不開壺”的生意,,每周僅周六周日上午去擺擺攤,,現(xiàn)在的銷售渠道多是對收藏研究較多“有眼力”的朋友。
亂象三:想買真品找不著地兒
陶瓷之亂不僅是在青島,,沖著仿制品的高利潤,,陶瓷仿制品造假者趨之若鶩。但很多地方,真假古陶瓷市場終究還有一條模糊的界限,。
據(jù)了解,,北京曾經(jīng)就有東西“曉市”的存在。就是天亮之后便散市的市場,,當時多是一些清末的遺老遺少,。家族敗落之后便拿著留存下來的一些“老東西”到市場上去賣,但又礙于面子,,就去“
趕早市 ”,。在“早市
”中,淘到好東西的幾率還是比較高的,。這一傳統(tǒng)倒是在一些城市仍有留存,。攤主“阿東”告訴記者,他曾經(jīng)到青島周邊地區(qū)擺攤,,平度,、煙臺都有這樣的傳統(tǒng)。平度是在膠東古玩文化市場
,,當?shù)厝私凶觥肮硎小�,。�?
要想買到真東西,,就得凌晨三四點鐘過去,。”“阿東”說,,七點之后去的都是“散戶”,,古玩真品率不高。
來了青島,,問一下去哪里能買到真的陶瓷,?很難得出答案。青島昌樂路文化市場算是島城最熱鬧的古玩市場了,,但陶瓷攤位數(shù)量有限,真假混雜,。多是夾雜在舊書攤,、珠寶玉石攤位之間。而且多是周六,、周日上午8:30開攤,,12:00基本就都收攤了,下午已是寥寥無幾,。業(yè)內(nèi)呼吁培育真品市場
據(jù)攤主韓先生回憶,,近五六年來,青島文化市場中古陶瓷攤位減少了一半多。很多攤主轉(zhuǎn)向賺錢較容易的瑪瑙玉石,、文玩核桃等,。“水太深”讓陶瓷收藏門檻提高,,陶瓷收藏者紛紛“轉(zhuǎn)粉”,,轉(zhuǎn)而追尋玉石青皮等。青島陶瓷生意不斷萎縮,,收藏圈也不斷縮小,。誰讓古陶瓷市場變得這么亂?如何挽救日益萎靡的古陶瓷市場呢,?“贗品泛濫,,誠信缺失,是導(dǎo)致古陶瓷市場紊亂走向萎縮的根本原因,�,!表n先生分析說。要想重振青島古陶瓷收藏
,,就得培養(yǎng)一個真品圈子,,培育真品市場。這樣不僅青島人愿意買,、外地人來了青島也會看,,不論是內(nèi)行人還是外行人,都可以踏入這個圈子,。不像是贗品混雜的市場,,只有眼力極高的內(nèi)行人才敢踏入,外行人只有被宰的份兒,。另外,,可以通過舉行鑒賞會、陶瓷知識講座等,,普及陶瓷知識,,讓更多的人了解陶瓷、愛上陶瓷,。瓷器,,英文名便是“China”,它誕生于中國,,代表著中國特色,,蘊含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古陶瓷收藏
,,不僅是一種愛好,,一種投資,,更是一種文化保護,一種民族情懷,,一種文化傳承,。“希望這種文化底蘊在青島也得到傳承和發(fā)揚,�,!边@是韓先生的愿望,也是島城眾多陶瓷愛好者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