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有這么一天,我就沒得玩了,�,!甭犝f民間借貸機構未來將接入統(tǒng)一的征信系統(tǒng),已在三家民間借貸公司獲得貸款的孫某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他的感受是“大難臨頭”,。因為,孫某“糊弄”這些公司稱自己“只有這一筆貸款”,,這三家公司各自都查不到孫某在其他兩家公司的借貸行為,。
孫某的“大難”或許不太遠了。從業(yè)內重視程度看,,近兩日的上海新金融年會上,,來自監(jiān)管層和機構的專家齊吁民間借貸機構接入征信。如在列舉目前P2P網貸存在的問題時,,中投公司副總經理謝平將“征信系統(tǒng)不健全,、不開放”放在顯著位置,稱其為“核心障礙”,。
如果說上述業(yè)內重視還只是一線曙光的話,,事實上在上海,破冰之旅已啟,,當地一些小貸公司已于近期正式接入央行征信系統(tǒng),。
三大問題
從孫某視角切換到放貸機構,對它們來說,,承貸人是否過度負債是一項重要的風控指標,。但目前由于小貸公司,、P2P,擔保公司這些實際從事放貸的機構還基本不被接入現(xiàn)有央行征信系統(tǒng),,其借貸信息也就不被錄入和為行業(yè)分享,,而其行業(yè)自身亦無類征信機制,因此除了靠客戶自己去央行征信系統(tǒng)里拉出銀行授信情況,,像孫某這種民間多頭借貸就成了“盲點”,,放貸機構只能依仗貸前團隊的“人盯人”戰(zhàn)術。
三大問題由此產生:第一,,如雨后春筍般崛起的民間金融機構哪能家家如行業(yè)龍頭一樣重金培育風控團隊,?根據央行6月份的報告數據,國內光是P2P公司就有600多家,�,!拔艺J識一家P2P公司,從外頭幾千塊錢引入了一套IT系統(tǒng)就開始了撮合交易,,風控都靠老板自己兼著看項目,。”一名P2P業(yè)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第二,,該人士還表達了“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邏輯,即便放貸機構有良好的貸審團隊,,但這些額外的經營和風險成本最后很可能會攤到客戶的“管理費”頭上,。
第三,本具普惠功能的草根金融,,在貸款定價上卻因此不得不有所上升,,以與風險匹配。
在評價P2P的征信建設時,,謝平在參加上述年會時稱:“直接制約P2P網貸的信用評估,、貸款定價和風險管理問題,很多是征信系統(tǒng)不發(fā)達造成的,,這種情況下不得不使很多平臺開展線下的盡職調查,,增加了交易成本,貸款利率就高了,�,!�
雙管齊下
從現(xiàn)有央行的征信體系來看,數據覆蓋面有多廣,?P2P機構遇到的“多頭借貸”的客戶多不多呢,?
央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曉蕾在會上給出數據稱,目前央行的征信系統(tǒng)收錄了約8億人,,但這之中只有3億人和銀行有信貸關系,,換句話說,,多達5億人對金融部門來說是“陌生人”,缺乏信用數據參考,。
但王曉蕾也把這5億“陌生人”看成諸如P2P機構的機會,,因為“從中長期來說,P2P如何在這5億人當中找到細分市場,,找到管理這部分細分市場信用風險的獨特技術,,包括一些數據來源,是P2P競爭力的一個核心,�,!�
市場前景擺在面前,,除了等待央行征信系統(tǒng)的“陽光普照”,,民間具有放貸功能的機構的確嘗試走通另一條路徑,從而“雙管齊下”,。其行業(yè)已有所動,。“行業(yè)中也開始研究推行信用信息分享的舉措,�,!睒I(yè)內領軍者宜信公司創(chuàng)始人、CEO唐寧在會后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稱,,有隱瞞“多頭借貸”企圖的貸款人雖然是少數,,但是一個完備的征信體系會使P2P發(fā)展上一個臺階。他表示行業(yè)的征信系統(tǒng)建設已經“在前進中”,,宜信也在推動,。
而據媒體報道,在前不久另一場新金融主體峰會上,,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央行原副行長吳曉靈就稱,央行正在計劃發(fā)放民間征信機構相關牌照,,來建立民間的征信公司,。
除了討論征信覆蓋面,王曉蕾還提及征信系統(tǒng)應擴容的內容,。她稱,,個人征信系統(tǒng)尚欠缺公共信息,比如法院判決,、公安系統(tǒng)的居民身份,,還有社保等等。這部分信息央行征信中心在過去幾年已致力采集,,其個人觀點是,,或可考慮通過立法強化政府信息披露,,使得信息為社會可得。
至于民間放貸機構接入央行征信系統(tǒng),,從大方向看,,去年2月份,央行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小額貸款公司和融資性擔保公司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有關事宜的通知》,,據此,,上海已經試點的小貸公司接入是一個起點,未來汽車金融公司,、資產管理公司,、民間金融租賃公司等都有望將被央行陸續(xù)納入征信系統(tǒng)接入管理模式。
不過,,方向雖如此,,一名業(yè)內研究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監(jiān)管的顧慮或有三點,。其一,,對于大面積接入而言,民間金融機構的數據報送質量,,甚至是真實性需要把關,;其二,如何確保對接系統(tǒng)的信息安全及對所涉信息人的“隱私保護”問題尚需探索,;其三,,如果是分批讓民間貸款機構接入試點,還會涉及一個行業(yè)公平性問題,,決策者難免會受到一些“落選”公司的質疑,。(注:本文所提及上海新金融年會上嘉賓言論僅代表其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