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發(fā)現(xiàn)也好,,價格發(fā)現(xiàn)也好,,都是拍賣的本義。當前藝術市場的調整對拍賣公司而言十分嚴酷,,如何發(fā)現(xiàn)“生面孔”成為行業(yè)洗牌的關鍵,。
隨著上周北京保利、北京匡時等拍賣公司的成功落槌,,2014春拍的重頭戲經過香港與北京各兩輪拍賣宣告落幕,。
縱觀這4輪拍賣,正如保利拍賣副總經理李雪松所指出的:“2014年春季是比較艱難的,,征集和招商過程,,很多客人都反映資金緊張�,!憋@然,,目前的藝術市場不僅好作品作為資源遭遇瓶頸,入市資金也遭遇瓶頸,,兩個瓶頸的相互作用遏制了自去年開始的反彈行情,。如果說2009到20011這3年是藝術市場的“通脹”年的話,已經進入第三年的調整行情仍然看不到盡頭,,市場仍然籠罩在“通縮”的陰影下,。
鮮貨的魅力在于“價值發(fā)現(xiàn)”
盡管如此,中國藝術市場的買家與拍賣公司的表現(xiàn)仍然可圈可點,。市場的焦點轉向了“發(fā)現(xiàn)”,。
首先是“價值的發(fā)現(xiàn)”:如北京保利的“仰之彌高——中國古代書畫夜場”上,文同,、蘇軾(傳)《墨竹卷》從200萬元起拍,,最后的成交價經過數(shù)十輪爭奪高達4255萬元。李雪松事后透露:當競價接近3000萬元時,,參與競投的買家不少于5位,。他坦承對這件作品拍到這個價格感到意外,因為畫面的品相不佳,。不過他強調,,其題跋部分也能夠支撐這樣的價位:“這件作品從宋末到晚清有18位名家的題跋,且環(huán)環(huán)相扣,非常清晰,。僅元代就有9段題跋,,其中如柯九思等人的題跋,非常罕見,,尤其是明代大學士王世貞的題跋更是非常難得,,甚至還非常隆重地加蓋官印。類似這樣的做法我們只見過兩件,,那就是臺北故宮的一件作品和北京故宮的宋徽宗《雪江歸棹》,。”
也許這個拍賣紀錄有書法作品近年來身價大漲的背景在,,比如進入保利春拍這個夜場三甲之列的另兩件拍品都是書法作品:以3507.5萬元成交的元代溥光的《書韓昌黎山石詩卷》,,以3450萬元成交的八大山人《草書七絕詩》。不過,,李雪松的著眼點有所不同,,他指出估價5000萬到6000萬元陳洪綬的《四時花鳥》冊頁流拍“非常可惜”:“其在10年前創(chuàng)造世界紀錄,,作品本身非常好,,但是這次以一個并不高的價位流標,說明市場承接5000萬以上價位的拍品還存在問題,�,!狈粗@次夜場3件超過3000萬的拍品都是第一次在市場上出現(xiàn),,“說明新鮮的拍品對市場很有吸引力”,。其實,新鮮拍品的魅力,,就在于價值發(fā)現(xiàn),。
熟貨需過“價格發(fā)現(xiàn)”這一關
“發(fā)現(xiàn)”的第二層意思是“價格的發(fā)現(xiàn)”,。與新鮮拍品不同,,曾經在拍場上露面的“老面孔”已經有過拍賣記錄,現(xiàn)在再拿出來拍賣就要經過“價格發(fā)現(xiàn)”這一關,。這里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也是在保利春拍中,,一件齊白石在1947年創(chuàng)作的《花鳥四屏》鏡心,估價2800萬至4800萬元,,最終以4850萬元成交,。而這件作品在2011年春拍中曾經以9200萬元的高價成交,引起了媒體的關注,。
為什么齊白石的這件作品當年拍出近億元高價,,在今天卻以幾乎腰斬的價格成交?許多媒體人士將其歸因于中國藝術市場的頑癥——買家拖延付款。正因為如此,,9200萬元的成交價實際上是一個虛假的拍賣紀錄,,原藏家并沒有收到買家的錢,整整3年后不得不拿出來重新拍賣,。
任何拍品都有“時間窗口”
不過,,筆者認為,這個案例也表明任何一件拍品都有其“時間窗口”,。齊白石的作品在2009到2011這3年里是市場的風向標,,成為各路資金瞄準的目標,其價格體系泡沫化也在情理之中,,而拖延付款的陋習更是推波助瀾,。如今時過境遷,市場進入行情調整期,,風向標轉而成為各路買家紛紛避讓的暗礁,。如今,其價格體系不得不重新洗牌,,“價格發(fā)現(xiàn)”也就成了買家與拍賣公司的必修課,。
價值發(fā)現(xiàn)也好,價格發(fā)現(xiàn)也好,,都是拍賣的本義,。當前藝術市場的調整對拍賣公司而言十分嚴酷,如何發(fā)現(xiàn)“生面孔”成為行業(yè)洗牌的關鍵,。他們一方面在收縮,,擠出泡沫;另一方面也在擴張,,致力于發(fā)現(xiàn)新的作品,、新的門類與新的領域。與此同時,,力推夜場拍賣,、私人珍藏專場拍賣與主題專場拍賣,致力于打造具有品牌號召力的拍賣平臺,,成為中國嘉德,、北京保利與北京匡時等大公司的應對之策。而這些都恰恰表明,,市場正在回歸:回歸理性,、回歸健康、回歸拍賣的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