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曾幾何時,,香港玉器師傅憑精巧的手藝獨
步全球,,毋論翡翠抑或廉價玉石飾物,產品雄踞全球近90%的市場,。時移世易,,本港玉石師傅人數從高峰期銳減90%,且?guī)缀鯚o新人入行,,即使仍然在業(yè)內打拼
的,,亦抱?“做得一日是一日”的遲暮心態(tài),,有從事雕琢50年的老師傅更不諱言,,香港玉器打磨行業(yè)正步向黃昏�,! �
香港玉器行業(yè)在二戰(zhàn)后穩(wěn)步發(fā)展,,輝煌時期全港的玉器師傅逾1000人,制成品暢銷全球,�,!�60年代尾,普通人平均月薪約500元,,做珠寶玉石金
飾師傅月入可達800至1000元,。”玉器師傅鐘文就在這個時期入行,,他笑言:“那年代家長不太注重教育,,只求子女有一門手藝�,!�
為滿足感自立門戶
鐘文本來學打金,,轉做打磨玉器,全因其倔強的脾氣,。他說:“我14歲在親友安排下學習打金,,約10年后更獲老板信任,當上打金工場的廠長,,有訂
單來,,就安排下屬設計,有次接到一份為玉器鑲金的訂單,,可是工場內無人能做出令人滿意的產品,,我一氣之下,決定自己親手去做,。結果發(fā)現琢磨玉器比打金更花
心思,,更有滿足感,自此便開始自學玉器設計和琢磨�,!�
為了滿足個人興趣,,以及成為老板的夢想。鐘文毅然放棄穩(wěn)定的廠長工作,,在長沙灣租用地鋪自立門戶,,開辦“前鋪后廠”的玉器店。那地鋪不足200呎,,玉器工場亦大概只有50呎左右,,但地方雖小,卻曾經容納多達5名玉器師傅一同工作,。
“在長沙灣開鋪,,主要做街坊生意。80年代至2000年間玉器生意都不俗,,營業(yè)時段店內都坐滿人,,雖然有些人只是把玉器店當成街坊聚腳點,但最重要有人流,。有時本來只是來閑聊的街坊,,看到鄰居買了精致的玉器,結果亦心動幫襯,�,!�
說到生意巔峰年代,鐘文喜笑顏開,,直言只靠自己雙手無法完成所有訂單,,不得不聘請玉器師傅幫手琢玉。問及近年生意,,鐘文從喜轉愁,,一面無奈地
說:“最惡劣的情況,試個整個月也沒一宗買賣,。沒法子啊,,熟客光顧多年,想買的玉器都幾乎買齊,,購玉意欲大減,,加上長沙灣區(qū)人口老化,消費力低,,沒太多閑
錢買玉器�,!�
師傅轉往內地當導師
生意大跌,,鐘文旗下玉器師傅也難以維持生計,各散東西,。曾經響徹打磨雕琢聲音的熱鬧工場,,現在只馀下鐘文一人支撐,。“香港工業(yè)北移,,玉器生產亦
一樣,,許多玉器師傅都轉往內地的玉器廠當導師,培訓下一代,,反而香港幾乎無新血入行,,玉器師傅更是買少見少�,!辩娢恼f,,仍然在香港工作的玉器師傅估計僅得
100人。
種種現實情況,,似在訴說香港玉器琢磨業(yè)已無力回天,。鐘文卻沒有想太多,只是堅持身為玉器師傅的本分,,至今仍然不斷在學習最新的玉器雕琢及鑲嵌技術,。他在2000年引入電腦系統(tǒng),協(xié)助玉器設計,,又研究玉器的潮流走向,。
這份堅持,無意間使鐘文找到自己的出路,�,!坝捎诘陜鹊挠衿鞫际俏矣H手制造,只此一件,,市面無法找到相同的,,可說是獨一無二的精品。而且我又可以按照顧客需要,,度身訂造玉器,。近期,透過客人間口耳相傳,,每個月都有1至2名新客,。”他說,。
雖有新客源,,但所帶動的生意始終有限。鐘文坦言已有結業(yè)的心理準備:“結業(yè)原因大概有2個,,一是年紀大,、身體健康出問題,二是玉器店連基本成本
也無法維持。不過能做一天,,我還是會做一天,,因為玉器既是一門生意,也是一門藝術,,當你親手將一塊毫不起眼的原石,,琢磨成心目中的形狀、磨出稱心如意的造
型,,當中的滿足非筆墨可形容,,也不是可以用金錢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