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rum(昆侖)揉合直線式透明藝術的著名 Golden Bridge
金橋腕表,首次推出黑色陶瓷款式,將其卓越獨特的結構作更細致的演繹,。表殼以喻為最堅固的物料之一 —
陶瓷所制,與結構復雜的長形機芯互相輝映,,展現(xiàn)技術的改良和純美藝術之間的微妙化學效果。
塑造一個全陶瓷制的表殼需要將水晶體以大約980倍大氣壓力注入模具中,,是一項難度極高的工序,。制作過程的第一個挑戰(zhàn)是要確保材料均勻分布,避免造成表面粗糙不平,,然后放進爐中以160°C加熱燒制30秒,令當時仍然有很多微細小孔的材料更加堅硬,。經過這個工序,,陶瓷體積會收縮約三分之一,以達至34×51毫米尺寸的目標,。要準確做到這點,,需要完全掌握燒制時間,因為幾秒鐘的偏差可能會帶來過度收縮,,以致表殼太小而無法容納機芯,。
陶瓷制的 Golden Bridge 金橋腕表在高度精確的腕表工藝中注入輕盈美學,長形機芯的修長線條
在優(yōu)雅的酒桶形表殼中伸延,。這個特別的機械結構于1980年首先創(chuàng)造,,瞬即成為瑞士鐘表業(yè)的標志,其獨特的直線式結構巧妙地滿足動能傳輸?shù)囊�,,絕對為鐘表業(yè)界中的鉅作,。這枚完美的純陶瓷制
Golden Bridge
金橋腕表更將表冠設于6時位置,仿佛讓其CO113手動上煉機芯伸展出來,。腕表搭載的滑動發(fā)條上煉系統(tǒng),,可避免因上煉過度而影響機芯,而齒輪和小齒輪則安裝
在主機板及夾板橋之間,這個巧妙的結構讓特制的離合器將上煉及時間調較分開,。摒棄經典的刻度指示或三針一線設計,,腕表機芯配備的是變量慣性擺輪,能確保腕表長時間保持精準,。機芯振動頻率4赫兆(每小時振動28,800次),,動力儲備達40小時,夾板橋設有兩條支柱,,以加強鞏固,,令腕表更加精確無誤。
長形機芯置于黑色陶瓷表殼內,,表面,、表背及兩側由藍寶石水晶玻璃制成,360度透視出直線式 機芯結構,,讓人陶醉于迷人的透明藝術之中,。設于上層的夾板橋由5N18K
玫瑰金制造,上面飾有手工雕刻的Corum 標志,,標志四周綴以細長的卷軸圖案,,而這些圖案描繪著三種生長于Golden Bridge
金橋腕表問世的地方瑞士拉紹德封(La Chaux-de-Fonds)森林內的蕨類植物,手工精致,;
玫瑰金制的主機板亦以細膩的手工雕刻作點綴,,展現(xiàn)出最優(yōu)秀的制表傳統(tǒng)工藝。置于機芯之上的鏤空棒形指針揭示出腕表不設表面的設計,,使通透感更為突出,,而優(yōu)雅的鱷魚皮表帶搭配黑色PVD
涂層表扣,為腕表增添一份優(yōu)雅氣質,。全新陶瓷Golden
Bridge金橋腕表完美演繹輕盈無重,、玲瓏剔透的美學,將令人心動的迷人景象呈現(xiàn)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