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新基金法6月1日正式施行僅有一步之遙,。在這項對于中國整個資產管理行業(yè)都將產生革命性影響的法律即將實施的背后,,公募基金長期以來面臨的激勵難題似乎正在迎來曙光,。不過,,業(yè)內人士分析認為,,這種變化可能會引發(fā)基金行業(yè)內部之間的一場人才流動大潮,,而其對于基金業(yè)績可能產生的影響,尚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印證,。
竇玉明奔中歐
似乎在一夜之間,,股權激勵就已經無限接近公募基金行業(yè)。
稍早之前,,富國基金總經理竇玉明被傳出將離開富國基金,,前往中歐基金擔任總經理。相對于富國基金超800億元規(guī)模的體量來說,,中歐基金規(guī)模不足百億,。而在這宗震驚業(yè)內的人事變動中,最根本原因可能來自于股權激勵:有消息說,,竇玉明在中歐基金將有可能獲得5%左右的股權激勵——即使對于這位在證券行業(yè)摸爬滾打了17年之久,、并且自2008年起就擔任富國基金總經理的老將來說,這也幾乎是一個無法拒絕的誘惑,。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歐基金管理資產總規(guī)模90.21億元,在基金公司中排名第50位,。資料顯示,,中歐基金成立于2006年7月,今年初增資并新增股東,,注冊資本增至人民幣1.88億元,,意大利意聯銀行股份持股35%,國都證券持股30%,,北京百駿投資有限公司持股30%,,萬盛基業(yè)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持股5%。
今年6月1日即將正式實施的新基金法第22條規(guī)定,,公開募集基金的基金管理人可以實行專業(yè)人士持股計劃,,建立長效激勵約束機制。業(yè)內普遍認為,,此舉為公募基金的股權激勵創(chuàng)造了制度前提,。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總經理江賽春說,富國基金總經理竇玉明在2008年上任之后,,對富國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對中歐基金來說,竇玉明的加盟無疑是一個利好的消息,。因為竇玉明在行業(yè)內是目前為數不多的資歷深,、能力強、口碑好的高管人才,。中歐基金過去的基礎相對薄弱,,各方面資源也不豐富,,所以,即使竇玉明加盟,,是否能對中歐產生實質性的影響,,需要觀察一年左右的時間,中歐的持有人不妨繼續(xù)觀望,。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竇玉明成為公募基金行業(yè)的股權激勵“第一人”,可能會產生一種示范效應:更多的資產管理規(guī)模排名靠后的中小基金公司,、或者一些中外合資的基金公司,,可能會尋求通過這種方式來從大的基金管理公司那里挖角人才,進而迫使這些基金公司也不得不考慮更多的激勵手段留住人才,。
而另一方面,,“公募基金行業(yè)馬上就要打破壟斷,保險資金,、私募,、券商都要進來,,其實相對于公募基金來說,,在主動管理類的產品上,在一些股票型基金的管理上,,險資券商都有比較大的人才需求,,這對于一些基金公司來說,特別是那些依靠三五個人的核心團隊的中小基金公司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威脅,。”一位基金評價業(yè)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不搞股權激勵的話,,很難留得住人才,畢竟這里面有一個對比的效應,�,!�
業(yè)內呼聲已久
在過去的數年中,基金公司高管和基金經理的頻繁變動,,始終是困擾整個公募基金的一個難題,。
就在5月28日,富安達基金公司公告,,公司總經理李劍鋒因工作調動,,于5月23日離任,華寶興業(yè)同日也發(fā)布人士變更公告,,宣布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謝文杰由于工作變動原因離職,。稍早之前,,華夏基金副總經理劉文動亦因個人原因離職。初步統計顯示,,僅今年以來,,至少有24家基金公司發(fā)生35起高管變更。其中,,總經理變更便達到了8起,,其余高管變動多數為增聘副總經理。
與此同時,,剔除剛成立的新基金后,,今年以來共有126位基金經理發(fā)生變動。2012年,,按更換基金經理時的人均任職年限來看,,任職時間中位數為1.51年,平均值1.55年,,較2011年的1.47年和1.50年略有上升,;但對應此前一年2010年的人均任職年限中位數為1.67年,均值1.77年,,基金經理離職前的平均任職時間仍然在明顯縮短,。對于基金經理來說,“研究員-助理基金經理-明星基金經理-轉投私募”似乎已經成了一種固定的模式,。
實際上,,早在2007年年初,證監(jiān)會即允諾基金公司進行股權激勵試點,。包括南方基金,、博時基金、易方達基金和嘉實基金等四家基金公司作為試點單位,,分別向證監(jiān)會上報股權激勵方案,。但這次試點因為各種原因胎死腹中。
到了2010年的兩會期間,,關于基金行業(yè)建立股權激勵機制就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彼時,全國政協委員,、交銀施羅德基金副總經理謝衛(wèi)的一紙?zhí)岚�,,引發(fā)了業(yè)內的討論。謝衛(wèi)說,,伴隨近幾年基金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基金公司人才流失的問題日趨嚴重,,高級管理人員,、優(yōu)秀投研人員和其他核心業(yè)務人員流動頻繁,,特別是明星基金經理加速轉投私募基金更引起社會的關注�,;鸸救绾挝土糇�(yōu)秀人才服務于更廣大的投資者,,成為促進行業(yè)進一步發(fā)展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在他看來,,盡管過去十年國內基金公司的股權結構得到很大豐富,,但是作為知識和人才密集型行業(yè),目前基金公司的股權結構并未體現人力資本的重要性,。國外基金業(yè)不乏由個人發(fā)起設立或者參股的資產管理公司,,而且有限合伙制和股權激勵機制的實行也較為普遍。以美國為例,,久負盛名的大型基金公司Fidelity的股權結構中,,家族持股49%,員工持股51%,,而Invesco景順集團中也有40%的股權為員工持有,。
他建議,基金公司股權激勵的試點可以先易后難,�,?紤]到大股東的態(tài)度和人力資本價值的合理評估是現實推動基金公司股權激勵的主要困難,建議選擇從合資基金公司,,尤其是外方股東有股權激勵及成功實施員工持股計劃經驗的合資基金公司開始試點,,一方面可以借鑒國外成熟成功的經驗設計適合中國國情的基金公司股權激勵方案,,另一方面也比較容易獲得大股東的支持,。
效果有待觀察
對于公募基金行業(yè)來說,股權激勵的出現,,將會使基金公司的股東結構發(fā)生變化,,并可能會對現有的“股東利益至上”現狀產生一些有益的變化。
在此之前,,受制于股東結構問題,,基金公司出現了包括份額規(guī)模至上、高換手引發(fā)的利益輸送質疑等等一系列問題,,而在華夏基金的股權轉讓一案中,,基金公司高管仰人鼻息就被表現的淋漓盡致。有業(yè)內人士稱,,進行股權激勵以后,,基金公司持有部分股權,可能會使得其利益取向向持有人的方向傾斜,,擺脫基金公司的股東依賴癥,。
不過,,對于基金持有人來說,其最為關心的是,,基金公司股權激勵的實施,,能否給基金的業(yè)績帶來正面影響。過往的經驗則表明,,一只基金經理頻繁變更的基金,,其投資風格經常變動,一般會對基金的業(yè)績表現產生負面影響,。
以諾德主題為例,,自2008年11月成立以來,這只基金已經先后經歷了5任基金經理,,人均任職期限不足一年,。截至目前這只基金在190只同類產品中位列第146位,近一年來的凈值增長率僅為4.83%,。在業(yè)內人士看來,,基金經理的頻繁變動,必然會帶來投資理念,、操作風格的變化,,在提高了基金持倉的交易成本的同時,也給基金凈值波動帶來了更大的風險,。
但是,,股權激勵是否就必然意味著業(yè)績的提升?“這個沒人能夠保證,,要看具體的公司情況,。不過對于整個行業(yè)而言,保證從業(yè)人員的穩(wěn)定性肯定是一件好事,�,!鄙鲜龌鹪u價業(yè)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他強調,,現在整個公募行業(yè)面臨的突出問題是人才的不斷流失,,這已經成為了整個行業(yè)發(fā)展的瓶頸。在這種情況下,,股權激勵是不得不為之,。
不過,亦有人士擔心,,部分上市公司在股權激勵后,,管理團隊過度追求短期業(yè)績、無視長遠的負面影響的現象屢見不鮮,,因此導致企業(yè)發(fā)展大起大落給股東帶來實質性傷害,,常常需要更高的代價和更長的時間去彌補,。而基金公司的股權激勵亦應當以此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