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州吳門十周年慶藝術(shù)品拍賣夜場上,,明代的無底蕉葉古琴以5800萬元的價格拍出,創(chuàng)造了中國古琴拍賣史上的新紀錄,。圖為藏家們正在研究無底蕉葉古琴,。
一張王世襄的舊藏——唐“大圣遺音”琴,在2003年中國嘉德的春拍會上以891萬元成交,,創(chuàng)下當時古琴拍賣的世界紀錄,。而時隔九年,“大圣遺音”琴在今年中國嘉德春拍會上以1.15億元的天價落入買家囊中,,漲幅高達11.9倍,。近幾年來,古琴的價格先后從十萬,、百萬級別跨入了億元門檻,,不斷刷新的成交價格讓古琴收藏逐漸變得炙手可熱。
但古琴演奏家杜大鵬昨日在接受深圳商報記者采訪時卻表示,,相比幾年前普遍二三十萬一張的古琴,,目前古琴均已漲至三五百萬元一張,并不適合大眾收藏,。即使是有實力的藏家入行也需謹慎,。但因古琴所蘊含的文化價值與稀缺性,古琴收藏仍具升值的空間,。
“曲高和寡”收藏漲幅驚人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或七弦琴,,為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有4000余年。據(jù)《史記》載,,古琴的出現(xiàn)不晚于堯舜時期,。而古琴主要由弦與木質(zhì)共鳴器發(fā)音。創(chuàng)始之初,,它便同瑟與玉磬,,被列為堂上之樂。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樂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風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tài),被奉為“琴,、棋,、書,、畫”四藝之首,一度成為文人墨客“修身理性,,反其天真”的重要媒介,。
正因古琴的獨特性,使其極少在公眾場合演奏,,致使大眾對其認識依舊停留在古時文人生活階段,。因此,有業(yè)內(nèi)人士曾指出“古琴是一種曲高和寡”的收藏,。他表示,,古琴收藏歸根結(jié)底屬于小眾類藏品。從收藏群體來看,,古琴大多為演奏家或者愛好者收藏,,其數(shù)量相對于書畫、瓷器等,,可謂九牛一毛,。
但這種看似“曲高和寡”的收藏卻在2003年時出現(xiàn)了一次明顯的分水嶺。在中國嘉德2003年春拍會上,,一張?zhí)啤熬畔霏h(huán)佩”琴,,以346萬元成交,創(chuàng)造了當時中國古琴拍賣的世界紀錄,;同年11月,,王世襄藏唐“大圣遺音”琴以891萬元成交再次刷新紀錄。到了今年5月份的中國嘉德春拍會上,,“大圣遺音”琴以1.15億元的天價落入買家囊中,,唐“九霄環(huán)佩”琴也稱估價上億元,漲幅高達十幾倍,。近年來,,古琴的價格紛紛從十萬、百萬,、千萬級別跨入了億元門檻,。不斷刷新的成交價格讓藏家逐漸認清了其潛藏的“爆發(fā)力”。從“曲高和寡”的收藏逐漸走入大眾的眼光之中,。
珍稀古琴仍有升值空間
雖然古琴拍賣天價頻出,,古琴收藏也逐漸變得炙手可熱。但古琴演奏家杜大鵬昨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卻表示,,因古琴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和如今真正具有收藏意義的古琴甚為稀少,,因此,仍具升值空間,。
他告訴記者,,目前收藏古琴的人大多以唐、宋,、元,、明代的老琴為主,具有收藏價值的老琴存世量甚為稀少,�,!熬退闼闵锨宕睦锨伲壳叭澜绲睦锨俚拇媸懒恳矁H有兩千張,,如今流傳下來最早的是唐琴,,存世量更少了,全世界不足20張,,基本都躺在博物館里,。老琴存世量就這么幾張,若想要傳承有序的(史料可查),、出自名家之手,、有內(nèi)款銘文的具有收藏價值的古琴更是少之又少,收一張,,便少一張”,。
因此,杜大鵬認為,,“古琴的春天”遠未到來,。“現(xiàn)在一幅好的字畫都能賣四五億,,何況琴是‘四藝之首’,。因此,古琴收藏的升值空間依然很大”,。他還表示,,早在唐宋時期,史料便有記載,,若想購得一張好琴必須要“良田千畝,、黃金萬貫”。
古琴真假“看”容易“斷代”難
不過,,談到古琴收藏,,杜大鵬表示,相比幾年前普遍二三十萬一張的古琴,,目前古琴均已漲至三五百萬元一張,,并不適合大眾收藏。這對于普通人來說門檻太高,。即使有實力的藏家入行也需謹慎,,以免花了一兩百萬結(jié)果買到一張假琴,,“我看到太多這種故事了,現(xiàn)在有很多作假的老琴”,。
“雖說古琴有幾千年歷史,,但現(xiàn)在的人們對古琴不是很了解,有些人甚至連‘琴’和‘箏’都分不清”,。因此,,杜大鵬表示,想要收藏古琴,,首先要對古琴文化有所了解,,如琴的結(jié)構(gòu)、音色等,;其次,,還需具備一定古琴鑒賞能力以及對傳統(tǒng)文化的審美觀念。
對于完全不了解古琴的人,,就需從“聽”和“看”開始,。杜大鵬指出,琴更重要的還是一種教化,、凈化人的作用,,因此,琴的聲音一定要好,。懂得“聽”音就需多聽聽古琴的現(xiàn)場演奏,,老的古琴唱片等�,!翱础眲t需要多去看看老琴,,去博物館看,買幾本專業(yè)的書如鄭珉中《故宮古琴》看一看,,還要多跟行家請教,,不要盲目出手。
但杜大鵬同時也表示,,行內(nèi)看門道,,其實鑒別一張古琴的真與假并不是很難。因為與一般的藏品不同,,古琴身上會帶有明顯的使用痕跡,,因此,“只要你了解古琴,,就很容易看出一張古琴的真假,,難的是斷代”,杜大鵬如是說,。他表示,,每個朝代古琴的結(jié)構(gòu),,樣式會有所不同,所謂“唐圓宋扁”,。唐代以肥為美,,古琴的面板都是圓的,,體型也大,,宋代相對而言較為簡約。還有斷紋等,,這就需要考眼力了,。
優(yōu)質(zhì)老琴別管有無內(nèi)款
另一位擁有30余年古琴收藏經(jīng)驗的資深藏家林民恩還向記者提出了他自己一個獨特的看法,即有無“內(nèi)款”好的老琴同樣價值連城,。
在收藏古琴時,,判斷該古琴是否出自名家之手或為名家所用和古琴身上的銘文成為許多人收藏古琴收藏價值高低的標準�,!霸S多人都認為,,古琴若出自名家之手,一般都會在其‘龍池’,、‘鳳沼’中刻上自己的姓名,,這稱之為‘內(nèi)款’。有‘內(nèi)款’的古琴就是好的琴,,比沒有‘內(nèi)款’的古琴更具有價值,,其實不然�,!绷置穸鞲嬖V記者,,古人大多謙卑。一位好的制琴師往往不會主動將自己的名字刻在琴上,,除非是顧客的要求,。這也是對琴的尊重,保持古琴品相完好,。
“因此,,并不是所有有‘內(nèi)款’的古琴就比沒有‘內(nèi)款’的古琴要好,只要是真正好的古琴,,有無‘內(nèi)款’同樣價值連城,。有的古琴可能是不太有名氣的制琴師所作,但他為了讓他的琴更具價值,,可能會偷偷刻上有名氣的制琴師的名字,。另一種情況則類似,后代的制琴師為了使他所作的琴更有價值而刻上前代制琴師的名字,�,!绷置穸魅缡钦f,。
林民恩表示,對于古琴收藏來說,,一張琴做得好壞,,材料第一重要,其次,,收藏最重要的還是要看古琴的音色,。林民恩說,相傳古琴有“九德”,,即“奇,、古、透,、靜,、潤、圓,、清,、勻、芳”,,兼?zhèn)洹熬诺隆敝贋樯衿�,。但事實上,能同時兼?zhèn)洹熬诺隆钡墓徘賻缀跏遣淮嬖诘�,,一般來說,,具備“透、靜,、潤,、圓、清”便是上品了,。好琴的音色就是要高音清脆,、低音渾厚、余韻綿長,。
相關(guān)鏈接
鑒賞古琴有秘訣
古琴斷紋不經(jīng)百年而不出,,這是鑒定古琴非常重要的一點。偽制斷紋古已有之,,方法很多,,如用猛火烘烤,再以冰雪激之使其迸裂,;或以蛋白滲入灰中刷漆,,做成后用甑蒸,然后風干;或用石膏做灰底烤制等,。其實,,斷紋真?zhèn)谓?jīng)仔細觀察區(qū)別還是很大的,真斷紋紋形流暢,,紋尾自然消失,,紋峰如劍刃狀;而假斷紋經(jīng)過冷熱催化或刀刻等過程,,難免有失自然,,出現(xiàn)破綻。
古琴的銘刻,,也是鑒定古琴真?zhèn)蔚闹匾罁?jù),。琴背均為刻款,而琴腹則有刻款和寫款兩種,,刀刻者容易保存,墨寫的若年代長久,,則較難辨識,。古琴腹內(nèi)之刻款,如琴體兩側(cè)上下板粘合處無剖過重修的痕跡,,大多是原款,,若發(fā)現(xiàn)重修痕跡則需仔細研究。最難辨認的是將老琴剖開重修刻上偽款而粘合處又做得天衣無縫者和用古木制琴時就刻上偽款者,。不管腹款,、背款,資深的鑒定家還可以從歷代帝王年號的慣稱,、用字避諱及一個朝代或某書法家的書風加以辨認,。
以彈奏為主要目的收藏者,一定會以琴的音色為主要標準之一,,聽一張古琴的聲音,,音色沉厚而不失亮透,上中下三準音色均勻,,泛音明亮如珠而反應(yīng)靈敏,,就知是一張上好的古琴了。有的古琴因有斷紋,,而按音彈奏時會出現(xiàn)“剎音”,,影響聽覺,此時要慎重權(quán)衡得失,,切勿輕易棄之,。收藏古琴一般選擇干燥墻壁垂掛,不宜長時間平放;若長時間平放,,則容易造成“塌腰”,。古琴作為樂器應(yīng)經(jīng)常彈奏為好,否則會使音色暗,、澀,,且會生蟲存蛀損壞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