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型藝術展首次來華
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剛剛完成的一場印度當代藝術展覽引起人們特別的關注,。不僅在于其是迄今為止印度當代藝術在中國最大規(guī)模的一次呈現(xiàn),,更有其與曾為“中國當代藝術全球收藏第一人”尤倫斯之間的微妙聯(lián)系,。
回想到在去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上,,尤倫斯對其所藏的中國當代藝術品兩次大規(guī)模出讓,這次名為“印度公路”的展覽僅僅是一次藝術交流,,還是尤倫斯收藏轉(zhuǎn)向的信號,?
同為“金磚國家”成員的中國與印度被外界視為競爭對手,在來到北京前,,此次印度當代藝術展覽在歐洲大受歡迎,,并在丹麥、法國,、意大利的大美術館藝術機構(gòu)巡回展出,,對他們而言,,中國當代藝術與印度當代藝術之間競爭已經(jīng)開始。
中印當代藝術相遇
在印度,,藝術家特別想反映的是道路和公路,,不光是城市內(nèi)部的公路,同時也包括不同城市之間以及城市和鄉(xiāng)村之間的公路,。此次在尤倫斯藝術中心展出的許多作品當中可以看到公路的影子,,所以策展人之一蛇形畫廊館長朱莉婭說,他們決定用“印度公路”來命名這次印度當代藝術展覽,。
蘇打山·薛堤的裝置作品,,巴哈提·科爾的三聯(lián)畫,戴安尼塔·辛格“愛之屋”圖書計劃中的最新攝影系列,,以及阿依莎·亞伯拉罕和赫頓·帕特爾的錄像作品等,,參展的近三十位藝術家和團體的創(chuàng)作實踐涵蓋各類媒介——雕塑、錄像,、攝影,、裝置、繪畫,、行為等,,這些作品探索了現(xiàn)今印度的社會與政治現(xiàn)象,包括環(huán)保,、宗教宗派主義,、兩性和階級等,。
在“印度公路”于2008年在倫敦蛇形畫廊首展后,,此展覽受到了歐洲大藝術機構(gòu)的歡迎而巡回展出,包括2009年在丹麥奧斯陸斯楚普·費恩利現(xiàn)代美術館,,2011年里昂當代藝術館,,以及2011年羅馬國立當代藝術博物館,接下來“印度公路”將從北京啟程,,繼續(xù)亞洲之旅,。
不同的是,“印度公路”在中國成為一個先驅(qū)項目——突出藝術語境中地理毗鄰的國家之間的獨特關系,,在藝術層面呈現(xiàn)和分析了伴隨經(jīng)濟繁榮所出現(xiàn)的自然,、社會以及政治的震蕩。
作為此次印度當代藝術與中國藝術界相遇的重要見證,,UCCA
Books 特別為“印度公路”制作了中文版畫冊,,僅限中國境內(nèi)發(fā)行。這本畫冊對印度當代藝術作了非常全面的中文論述,。
尤倫斯新興趣點
如此全球范圍大規(guī)模的印度當代藝術展覽與尤倫斯之間有何微妙聯(lián)系,,似乎更加引起人們關注,。
在北京的展覽中可以看到兩件來自于尤倫斯基金會收藏的作品,一個是巴哈提科爾的作品,,另一件是蘇打山·薛堤的由木頭和有機玻璃創(chuàng)作的裝置作品《無題(在屋外聆聽)》,。
作為曾經(jīng)的中國當代藝術全球最大的收藏家,尤倫斯一舉一動都被看做藝術市場的風向標,,盡管他本人并不希望如此,。2011年在北京與香港的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上,尤倫斯幾乎全盤出讓中國當代藝術藏品后,,一時間有關他“拋售”,、“離場”,還是“以舊換新”的各種猜測甚囂塵上,,更有人悲觀地認為“中國當代藝術游戲結(jié)束了”,,好在尤倫斯收藏的中國當代藝術品拍賣成績斐然,不少作品的成交價是預估價的幾倍,,被強大的藏家和機構(gòu)接盤,,尤倫斯才得以暫時脫離話題的焦點。
盡管如此,,這次的印度當代藝術展覽想不被關注都難,。尤倫斯的收藏熱情是否已經(jīng)明確轉(zhuǎn)向了印度當代藝術?此次展覽僅僅是一次藝術交流,,還是方向轉(zhuǎn)變信號等等問題又被重新提起,。
不是收藏興趣的轉(zhuǎn)移而是增加,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長田霏宇對此的回答是,,“去年的消息我們也一直顛覆,,從各種行動和活動來講,對印度的興趣確實是有的,,不過對中國的熱情也沒有消耗掉,,就是加了一分對印度的熱愛�,!�
持續(xù)的競爭
盡管在自然地理和藝術語境上頗為接近,,印度當代藝術在中國的認知度卻一直是緩慢的。不過在歐洲藝術圈,,已經(jīng)把兩者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形成了一種競爭關系。
創(chuàng)建于1970年的蛇形畫廊是倫敦最受歡迎的現(xiàn)當代藝術畫廊之一,,每年大概有75萬人參觀該畫廊的展覽,,曼·雷、安迪·沃霍、達明·赫斯特等知名藝術家曾在該畫廊展出,。
朱莉婭介紹蛇形畫廊的重點放在三個地點:中國,、印度和中東。他們的一個夢想是把印度的藝術推介到中國來,。她認為盡管中國和印度距離并不遠,,但一位藝術家從印度飛到北京仍需要花很長時間,兩個大國之間缺乏一個特別緊密的聯(lián)系,,希望這次展覽能夠成為一個契機,,鼓勵雙方更多的藝術對話和交流。
對于認為西方藝術界正在由之前興起的“中國熱”轉(zhuǎn)向“印度熱”的說法,,蛇形畫廊藝術總監(jiān)漢斯表示,,他們對于中國藝術家和藝術品的關注已經(jīng)持續(xù)了二十多年,這是一個長期的承諾和努力,,而不是短期的行為,。此次來到中國也訪問了許多年輕藝術家,那些從20歲出頭到30歲的新銳藝術家雖然現(xiàn)在還不是特別有名,,但是漢斯他們表現(xiàn)出了非常大的興趣和好奇,。而對于印度藝術作品和藝術家的的關注是近5年才開始的。
漢斯說,,“對于蛇形畫廊以及奧斯陸阿斯楚普·費恩利美術館來說,,任何一次大型的當代藝術展覽必須要有中國和印度兩個國家的藝術家,這是肯定的,�,!�
朱莉婭表示,印度的畫廊目前沒有中國數(shù)量多,。中國當代藝術家在商業(yè)方面處于領先地位,,畫作賣得很好,有很大的市場,,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但一個藝術市場的健康發(fā)展,,不光要有商業(yè)的成分,,同時也要有為了展覽的藝術,所以需要有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這種不僅僅是為了出售的公益性機構(gòu),。
藝術界人士分析,,尤倫斯當年是以比較低的價格入場購買中國當代藝術品的,選擇合適的時機拋售也是可以理解的商業(yè)行為,,也許當這些藝術品重新回落到一個合適的價格區(qū)間時,,尤倫斯還會重新入場。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至少今年內(nèi)不會再安排相關的印度當代藝術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