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場像熱病一樣的魔方迷戀至今也讓很多社會心理學家困解。誰愿意玩一個讓人充滿挫折感的復雜玩具呢?但人們還記得20世紀80年代初那段人人都在玩魔方的日子,。當這項被當作鍛煉思維能力的體育活動風靡開時,,人們對它癡迷的狂熱程度波及了每一個階層,。那時英國的大學里甚至出現了魔方理論研究小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專門成立了魔方愛好者協(xié)會,。破解魔方的書出一本熱銷一本,,甚至加利福尼亞大學一個數學博士還建立了一個世界魔方交流中心,。從1980年到1982年底,據說當時地球上有五分之一的人都在玩這個智力玩具,。到1981年底就共有1億個魔方被售出,。而這1億還只僅僅記錄了正版銷售量。 其實魔方一直是數學家的玩具,。被評為史上十大天才數學家之一的劍橋大學教授約翰·康威,,他認為這些小方塊最大的意義是將數學之美普及給了全世界,。頂尖群論的數學家們將魔方上升為一門科學,。 當年的魔方熱一直持續(xù)數年才漸漸減熱,近年來懷舊熱催生了古老智力玩具再度流行,,這個由匈牙利人發(fā)明的“魔方”,,和中國人發(fā)明的“華容道”、法國人發(fā)明的“獨立鉆石”,,被稱為智力游戲的三大不可思議�,,F在很多餐廳或咖啡館的餐桌上,,常常會在臺燈下的角落放置一些小型的木制智力玩具,,比如古老的中國游戲華容道,,被法國人稱為獨立鉆石而中國稱之曰孔明棋的小棋盤,,或者是玄妙又小巧的魯班鎖。但其實相對于這些難度頗高的智力玩具,,如今在閑暇時刻更被人們青睞的,仍然是印刷物上的智力趣題,。這些小考腦筋的趣題從19世紀上流社會開始風靡之后熱度一直在持續(xù),。 世界上寥寥幾位偉大的趣題家和智力玩具專家之一的薩姆·勞埃德,,14歲時他在1855年4月的《紐約星期六信使報》上發(fā)表了他的第一個國際象棋題目。這個少年因為設計一種用紙板割成的智力玩具還獲得了相當闊綽的收益作為零花錢,。1896年勞埃德發(fā)明了著名的手工操作游戲——“離開地球”,。在一個可旋轉的紙板圈的邊沿上有13名長辮子的清朝人,,輕輕地轉動紙圈,,其中一名就消失了,,哪一名消失了呢,?當年這些趣味題目讓一入夜娛樂項目就寥寥可數的那個時代有了無限趣味生機。薩姆·勞埃德的《世界經典智力游戲》至今仍是世界上最盛名的圖文版趣題集,。當黑夜來臨,,當電車上枯槁的時光難以打發(fā),,那時候人們做這些配著趣怪手繪插圖趣題的光景,,基本等于現在地鐵里人們聚精會神凝視iPad或閱讀電子書刷微博的景象。 公元前300年,,古希臘數學家和哲學家歐幾里德曾向托勒密國王提出講解圓分割問題,,但是這些枯槁無趣的課程讓國王沖歐幾里德大吼大叫。歐幾里德憤怒地請求辭職時,,宮廷里一個小丑請求為國王講解,,他僅僅用兒童都可理解和記憶的方式闡釋了高深的數學原理,。這個故事或許解釋了為什么人們寧可把思維和精力花在趣怪有生活情節(jié)的腦筋題目,卻并不知曉他們其實一直所沉迷的即是數學的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