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今年秋拍的重頭戲之一,,香港蘇富比在十月初拉開了帷幕,6天時間跨越八種收藏界別的13場拍賣,,創(chuàng)下多項總成交額和個人作品成交紀錄,。其中關注度最高的是亞洲當代藝術和中國書畫兩大門類。
當代藝術:逐漸回溫 牛市還有距離
作為尤倫斯收藏的最后一次公開拍賣,,2日晚舉行的“尤倫斯重要當代中國藝術收藏:蛻變—當代中國藝術的革新與演化”和3日舉行的亞洲當代藝術拍賣會備受矚目,,前者總成交額逾1億3200萬港元,后者共拍出了128件拍品,,總成交額達2.27億港元,,刷新香港蘇富比常設當代亞洲藝術拍賣歷來最高總成交額紀錄,,“強勁而不瘋狂”是外界對此的評價。
當代藝術拍賣成交價格位列前十的拍品依次為:張曉剛(微博)《血緣:大家庭一號》成交價為6560萬港元,;曾梵志《面具系列1998五號》成交價為3090萬港元,;曾梵志《面具系列》(1998年作)成交價為1074萬港元;方力鈞(微博)《系列二(之十一)》成交價為1018萬港元,;劉煒《我是誰,?》成交價為842萬港元;曾梵志《紅土路》成交價為782萬港元,;曾梵志《風景》成交價為782萬港元,;劉野《一月雪》成交價為626萬港元;曾梵志《肖像08-4-1》成交價為542萬港元,;余友涵《1990-5》成交價為410萬港元,。
作為張曉剛代表作之一,《血緣:大家庭一號》被寄予厚望,,外界盛傳有“破億”的可能,。而事實上這件作品并未能如眾望所歸,4500萬起拍,,現(xiàn)場買家和委托競價并不激烈,,委托叫到5800萬后現(xiàn)場再無反應,以5800萬底價落槌,,全場一片寂靜,。當然比起2008年當代藝術市場最低谷時上升明顯,該作品于蘇富比秋拍中以2029萬元成交,,不到三年,,價格翻漲到三倍。
如果說尤倫斯春拍給當代藝術打了一劑強心針,,之后的市場走向卻并不盡如人意,。此次拍賣如劉野、余友涵等藝術家成交作品跟之前同類型作品成交價相比已打了對折,,同類情形可謂比比皆是,,劉小東、周春芽(微博)等一眾“一線”藝術家?guī)缀醵贾共?00萬,,更多的作品則幾乎都以底價成交,。
而細數(shù)當代藝術場TOP榜單,在稍顯冷清的市場中唯有曾梵志依然堅挺,,有五件的成交價位列成交排名前十強,,占盡半壁江山。尤倫斯夜拍專場上曾梵志作品的表現(xiàn)同樣亮眼,,《面具系列1998廿十六號》以2026萬港元成為該場“標王”,。但另一方面,,無論是張曉剛的“大家庭”還是曾梵志的“面具”系列,成交價也不過徘徊在底價附近,,期待中的激烈競價場面未曾出現(xiàn),。
尤倫斯專場的封面,旅歐藝術家陳箴的九屏《神判》此次估價400萬到600萬港幣卻未能成功售出,;無論是尤倫斯專場還是當代藝術日場,,牢牢占據(jù)排行榜頂部的幾乎都是創(chuàng)作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并且在“本地”建立了廣泛影響的藝術家作品。從此次拍賣結果來看,,隨著國內市場崛起再重新殺回亞洲市場的海外天王們不再受市場待見,。另外,從90年代直至2006年前,,在海外資本一統(tǒng)江湖的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異國情調”一直是一個重要的賣點。但是這一類的作品正在迅速出局,,似乎難以找到買單之人,。如今蘇富比的高價買家已經百分百的“亞洲制造”,“異國情調”幾乎到了退市的邊緣,。
從本次拍賣來看,,即使成績紛紛低于心理預期,但蘇富比當代亞洲藝術常設拍賣總成交額還是創(chuàng)下新高,,也顯示出張曉剛,、曾梵志、劉煒,、劉野等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仍然受到一定市場追捧,。
中國書畫:繼續(xù)火熱,成交量再創(chuàng)新高
相比而言,,中國書畫則將火爆進行到底,。3日下午舉行的二十世紀中國藝術拍賣共拍出113件作品,總成交額高達3億3700萬港元,,這也是香港蘇富比歷來最高的二十世紀中國藝術拍賣總成交額。其中趙無極的多件作品位列十大,,包括成交價最高的《10.1.68》,,以6898萬港元成交,刷新畫家個人世界拍賣紀錄,。
本場拍賣成交價前十位的作品依次為:趙無極《10.1.68》成交價為6898萬港元,;趙無極《女斗牛士》成交價為2978萬港元;吳冠中《漓江新篁》成交價為2640萬港元,;朱銘《太極系列—單鞭下勢》成交價為2820萬港元,;吳冠中《凡爾賽一角》成交價為1850萬港元,;常玉《曲線裸女》成交價為1634萬港元;趙無極《21.03.96》成交價為1298萬港元,;趙無極《11.06.93》成交價為1298萬港元,;王沂東《花柱夜》成交價為962萬港元;趙無極《6.2.69》成交價為602萬港元,。趙無極是中國藝術史上的革新分子,,也是首批被國際藝壇肯定的中國藝術家,他的繪畫兼容西方油畫的色彩技巧和東方傳統(tǒng)藝術的意蘊,,被稱為“西方現(xiàn)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作為歷年拍場中的追捧對象,趙無極此次更是成績彪炳,,TOP榜單中有5幅都是他的作品,。
中國書畫專場本次共推出340多件書畫作,總成交額為7.38億港元,,成交率95.9%,,其中16件拍品逾千萬港元成交,同時成就了蘇富比中國書畫專場拍賣的最新成交紀錄,。
放眼成交榜單,,張大千依然領跑中國書畫專場。此次全場最高成交拍品是張大千的《黃山自畫像》以4658萬港元成交,�,!饵S山自畫像》創(chuàng)作于1961年,當時畫家已逾花甲,,是年正值其舍工筆而取大寫意作畫的轉折之期,,筆墨更趨雄渾豪放。另一幅張大千的作品《春云曉靄圖》,,最終以1634萬港元成交,。
來自北美私人收藏的傅抱石作品《幽居讀書圖》是此次秋拍估價最高的一幅作品,最終以2978萬港元成交,。畫中重嶺疊嶂,、松林密聚、云靄盤曲,,古松孤立處僻筑一間茅舍,,一位高士閉門孤坐其中。整個畫面營造了清寂和孤寂,,給人無限的想像,。徐悲鴻作品《憩息》以1802萬港元成交。《憩息》為徐悲鴻1935年之作,,畫中兩只水牛處身樹下,,自然而安詳,是一幅農村風貎的剪影,。畫家在畫上常題寫“危亡之際”的文字,,表現(xiàn)對中華存亡的擔憂,抒懷寫意盡在畫中,。另外,,他的《日暮倚修竹》,以
1163.6萬港元成交,。吳冠中設色紙本《萬里長城》則最終以2082萬港元成交,。
投資:書畫仍是重中之重
從拍賣市場來看,中國書畫依然是“主戰(zhàn)場”,,尤其在中國內地,,由于書畫作品資源豐富、地域分布范圍廣以及參與的買家群體龐大,,其地位無可替代,。近現(xiàn)代書畫可謂中國藝術市場的大盤股。
拍賣成交額方面,,近現(xiàn)代書畫上漲勢頭還在繼續(xù),,以一流大家為主體的主流市場大放異彩,齊白石,、傅抱石,、林風眠、徐悲鴻,、張大千等大家的名品頻頻創(chuàng)出高價,,近現(xiàn)代書畫市場已經進入“名品時代”。經過多年培育的市場逐漸分出層次,,高品質是藝術品價格的最核心因素,;同時,目前市場與學術潮流的結合更加緊密,,高價成交的一定是藝術價值高,、文化內涵深厚的作品�,?梢哉f,,近現(xiàn)代書畫在引領當前的高價行情,儼然成為市場風向標,。
當代藝術板塊在近兩年較其他藝術板塊而言,發(fā)展相對遲緩,而從本次拍賣的成交結果來看,,當代藝術在經歷前幾年的“震蕩洗牌”之后,,開始理性回暖,整體行情穩(wěn)步提升,,但并未迎來想像中的“觸底急速反彈”,,“千萬軍團”仍未回歸。同時,,之前被大家期待的“板塊輪動”并未大規(guī)模發(fā)生,,曾梵志們依然賺不到齊白石、張大千的富余資金,。業(yè)內人士指出,,當代藝術的發(fā)展遠遠沒有走上快車道,相反,,它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走向成熟,進入高速時代,。
收藏家曾于認為,,“經過金融危機的重創(chuàng)后,許多當代藝術收藏家越來越理性,。和我一樣,,他們也會按捺住自己的性子,非要等到真正的‘心頭好’才出手不可,。就我個人看來,,過去那種‘春天完成的畫作,秋拍就高價落槌的奇跡’很難再出現(xiàn)了,�,!辟Y深當代藝術經紀人勞倫斯·何普林表示,中國當代藝術的整體正在向一個健康穩(wěn)定的趨勢發(fā)展,。
從藝術家個人來看,,張曉剛走勢仍顯凌厲,被稱為當代藝術“新F4”的劉小東,、劉野,、劉煒、曾梵志等四人作品相對具有明顯的市場號召力,,“新F4”組合的出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當代藝術市場格局的變化,創(chuàng)出高價的作品均是具有明顯個人“符號化”的作品,。從市場格局看,,中國當代藝術的整體發(fā)展仍有較大發(fā)展空間,,熱門指數(shù)與成交總額穩(wěn)步攀升。以劉煒為例,,2009年成交均價不足百萬,,今年春季已突破300萬,當代熱門藝術家今年內作品成交均價均翻了2-3倍,,依然具有投資潛力,。
香港蘇富比2011年秋季拍賣10月1日至6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包括現(xiàn)代及當代亞洲藝術,、中國瓷器及工藝品,、中國書畫、珍貴名表,、瑰麗珠寶,、珍稀佳釀等3400余件拍品。
在當代亞洲藝術方面,,兩場“重量級”拍賣——“尤倫斯重要當代中國藝術收藏:蛻變——當代中國藝術的革新與演化”和“常設當代亞洲藝術”,,分別在2日晚和3日晚進行。前者包括90件油畫,、裝置,、錄像等拍品;后者共有180件拍品,,其中包括張曉剛早期代表作《血緣:大家庭一號》,。
中國書畫拍賣于4日分兩場舉行,包括“域外聚珍——來自大洋兩岸的近現(xiàn)代書畫收藏”“民國名人書法專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