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奧地利就得去維也納,。維也納好東西多去了:從城邊的森林到藍(lán)色多瑙河,,從斯特勞斯到茜茜公主,,這些貌似都是些很有文化層次的事情,哈伯斯堡時代的輝煌和今天依然有著巨大魅力的城市,。只是再偉大的城市,,看多了,總會有些思維飽和,。民以食為天,,永遠(yuǎn)會有肚子餓的時候,永遠(yuǎn)會有嘴饞的時候,,在維也納,,我最惦記的是那兒的炸肉排。別說面前擺上一盤兒了,,就是此刻在鍵盤上寫下維也納炸肉排這幾個字,,就已經(jīng)按捺不住地狂咽口水。
維也納的一切似乎圍繞著圣斯蒂芬大教堂展開,。教堂鐘樓不僅可以用來贊美上帝,,也是個絕好的瞭望塔,當(dāng)年土耳其奧斯曼大軍兵臨城下,,維也納人拼死抵抗,,守軍就在這個制高點觀察著敵人如何調(diào)動。
千辛萬苦爬上鐘樓頂小平臺,,放眼四望,,維也納盡收眼底,。肚子卻餓將起來,于是東張西望地琢磨晚飯會在什么地方,。帶路的朋友說:“不用看太遠(yuǎn),,不是想吃維也納炸肉排嗎?王道就在腳下,!”不用打車,,也不用擠公車,從教堂出門,,只繞過一個街角就到了有著小拱門的巷口,。門上有座塑像,端著空酒杯的老爺爺醉眼迷離,,表情很是快樂,。這里就是大名鼎鼎的Figlmuller餐廳所在,漆的碧綠的照片上用德英法西四種語言寫著同一句話:維也納最著名的炸肉排,。
對性格保守的維也納人,,沒十足的底氣是不敢這樣亮招牌的。朋友是這兒的老吃客,,知道游戲規(guī)則,,早早就定了位。門口排著長隊,,那些慕名而來卻又沒有事先做足功課的吃客只能乖乖等位,,看那架勢,沒個把小時壓根沒戲,。穿過堅定等待中又幾分羨慕嫉妒恨的目光,,頗有些得意地跟著正裝筆挺,雪白襯衫上打著端正領(lǐng)結(jié)的侍者走進(jìn)店堂,。
菜牌極其簡單,,只有十來樣選擇�,?纯粗車某钥�,,幾乎沒有人看菜單,所有的人都知道來這里要吃什么,。Figmuller開業(yè)一百多年,,四代家傳的買賣,信奉著老東家用自己的大名開這個餐館的初始理念:做最好的炸肉排,,比別家都美味一點,,比別家尺寸都大一點,比別家厚度都薄一點,比別家做得都脆一點,。老Figmuller絕對是個聰明人,,這道簡簡單單的招牌菜,讓維也納人,,讓來自全世界各個角落的人,,心滿意足地吃了一百年,什么都不需要改變,。
肉是最好的里脊肉,,片好了,用拍肉錘仔仔細(xì)細(xì)地敲打,。剛切下來才巴掌大小的肉排,,竟然能拍成直徑一尺多的大薄片,蘸上當(dāng)年哈伯斯堡皇家貴族面包房里烤出的面包屑,,再裹上一層雞蛋糊,,然后還得再蘸一次面包屑才完成準(zhǔn)備。油炸的程序更講究,,第一道沸油滾滾,,先將肉的表面收緊,汁水不會外露,,然后再過兩道溫度不同的油鍋,。說著容易,做起來太難了,。會做菜的朋友都知道油炸的排骨會縮水,,F(xiàn)iglmuller的絕招,,出鍋前后的肉排尺寸沒啥變化,,扣在大號餐盤里,四邊都露出一圈,,盤子被完全遮上,。外脆里嫩的肉排,薄薄的一大片放在面前,。色澤是金黃的,,上面放片金黃色的檸檬,再配上碟土豆色拉,,想不食指大動都難,。
對于來自中國的食神們,我覺得不需要浪費筆墨去描寫這肉排入口的感覺,。吃過幾次,,越吃,越覺得這餐館和中國有啥淵源,要面子未必是壞事兒,,從侍者西裝筆挺的企業(yè)面子到精心準(zhǔn)備的肉排“面子”,,仔細(xì)到位了,再無不成功之理,。少東家說,,這里的油鍋,炸三輪就換新油,,廢油回收再生成開車的燃料,。這個,讓我很郁悶,。
維也納其他供應(yīng)肉排的餐廳:
1.Zum Schwarzen Kameel
地址:Bognergasse5除了肉排,,還有芳香牛肉羹,你就會明白維也納可不是一個減肥的好地方,。
2.Cafe Landtmann
地址:維也納市政廳附近喝咖啡的和啃肉排的安然存在于同一空間,,并不沖突。
3.Schnitzelwirt Schmidt
地址:Neubaugasse52這是為窮游者準(zhǔn)備的餐廳,,光顧的都是當(dāng)?shù)厝�,,服�?wù)員脾氣火爆,他們會把盛有大塊肉排的盤子往你的餐桌上重重地一摔,,震得窗子嗡嗡作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