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中央美院1982級10名學生聯(lián)名稱,2010年6月拍出7280萬元的徐悲鴻油畫《人體蔣碧薇女士》實為同學們1983年的習作,,他們同時發(fā)布了5幅與《人體蔣碧薇女士》場景,、人物都相同的畫作,稱均是當時的習作,。
利潤巨大而又缺乏有效監(jiān)管的領域,,必然存在造假。現(xiàn)在魚龍混雜的藝術品拍賣市場,,就像是一個擊鼓傳花的游戲,,最后砸在誰手里誰倒霉。
拍賣市場的混亂,,緣于人們對待藝術品的態(tài)度的混亂,。收藏的目的不再是欣賞,而是單純?yōu)榱松�,。在這種情況下,,市場、藏家必然產(chǎn)生對名家作品的過度和盲目追捧,。偽作,、贗品,甚至是指鹿為馬式的假畫,照樣也會受到青睞,。
這幅學生習作,,之所以被拍出天價,除了很大一部分被認為是徐悲鴻先生的作品的因素之外,,恐怕至少也從某種程度上說明這幅畫并非一無是處打上名家的標簽,,就能拍出天價,沒有名家的標簽,,就是廢紙一張,,這種只認名家不認畫作的風氣,對于健康藝術品市場和藝術家的培養(yǎng),,都是非常不利的,。
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混亂,一些鑒定專家甚至是名家也在其中起了非常不好的作用,。這幅拍出天價的畫作有徐悲鴻先生兒子為其背書,,而近期曝出的金縷玉衣騙貸事件,背后也有知名鑒定專家的身影,,甚至還有專家明碼標價為贗品開具是真品的證明,。雖然很多專家干起了與騙子相似的勾當,可是,,我們還是只見過被判刑的騙子,沒見過被處罰的專家,。
有道是“假作真時真亦假”,,藝術品市場的亂象,最終傷害的不僅是那個把假貨當成真貨買回家的人,,更是整個藝術品市場,。我國現(xiàn)行的拍賣法第六十一條明文規(guī)定,“拍賣人,、委托人在拍賣前聲明不能保證拍賣標的的真?zhèn)位蛘咂焚|(zhì)的,,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墒�,,拍賣人、委托人通過各種方式把拍賣標的打扮成真品,,變相誘使買家上當,,難道拍賣人和委托人就不該承擔任何責任嗎?
從某種意義上說,,亂象叢生卻得不到有效遏制,,恰恰說明現(xiàn)有的法律存在嚴重缺陷或漏洞。所以,有必要通過加強修改現(xiàn)有法律,,加強法律對拍賣市場的約束,,對這個市場進行嚴格規(guī)范,尤其是建立對拍賣公司,、鑒定專家的責任追究制度,,讓他們也來為贗品買單否則,這個市場就只能仍然是亂象叢生,,而且永無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