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地鐵最熱鬧的時候是球賽前后,球迷們都穿著自己支持隊伍的球衣,,戴上小丑帽,,還有哨子,、和最重要的啤酒,,一撥人洶涌而上,,在車廂內載歌載舞,,連偽球迷也深受感染,。
我記得我看到倫敦地鐵的第一感覺,,絕對是失望,。它狹窄、陳舊,、不透氣,,我一直告訴自己要體諒這交通工具已經有140年歷史。
倫敦地鐵上的乘客,,大多是住在城市郊外的上班族,。大部分人都戴著蘋果耳機,找個柱子或者車廂壁靠穩(wěn)后就打開報紙或者小說,。
英國人普遍都比較愛閱讀,,其實漫長的交通加上地鐵內又沒有手機信號,閱讀是最適合不過,。
經常能發(fā)現(xiàn)不少人下車時將報紙留放在座位上,,而另一個乘客也會不客氣地拿起來繼續(xù)閱讀。難道英國人也走共產主義路線,?原來不少報紙都是在各地鐵站口免費派發(fā),,只靠廣告來作收入。當打開網絡既能讀,、聽,、看新聞時,報紙也只能在短短的地鐵路程上體現(xiàn)其價值,。
因為是免費,,而倫敦又是一個移民城市,為了能獲得更多英語為第二語言的讀者,,報紙的英文水平要求很低,,像我當時這種初來報道者,除了個別專業(yè)名詞,,也能通篇閱讀起來沒有困難,。
這些免費報紙除了報道當天的國際國內大事外,更偏重于社會八卦新聞來吸引讀者,。 類似我這種不算太聞窗外事的人每天上班時一定會拿一份,,并看到津津樂道。
但一片免費報紙降低國民語文水平的批評也緊接而至,。
其實自己也算是這五年來經歷過倫敦報業(yè)界的更替,。隨著網絡發(fā)達,,傳統(tǒng)媒體倍受威脅,才會出現(xiàn)了以免費求生的地鐵報紙,。但始終競爭激烈,,當中的三份同類型的免費報紙現(xiàn)在只剩下Metro還生存著,而有眼光的商家就發(fā)行了其他類型的報刊,,例如以金融為主的City
AM (金融城早晨報),,專攻女性市場時尚雜志Stylist 及以體育賽車為主的Shortlist。 在2009年的年底,,發(fā)行于1827年的Evening
Standard以“Free Quality
Paper”為亮點加入了免費報紙行列,。幸運的是,ES沒有因為免費而降低了報紙質量,,現(xiàn)在成為了我練習英語的讀物,。
盡管大部分人都選擇了免費報紙,但銀行家們始終手持著那份橘黃色的《金融時報》,,作為身份的象征,。這幾年智能手機大行其道后,書刊也得逐漸讓步�,,F(xiàn)在的地鐵乘客,,特別是年輕人,大都手握著一部愛瘋,,列車行走在地下沒有信號時就玩一下小游戲,,待出了地面就立馬Facebook和Twitter。地鐵上的風景才是蘋果最成功的廣告,。
在地鐵上除了看書,,看乘客更是好玩。滿車的乘客,,可能說著不下十種語言,。盡管我不生于此,亦不長于此,,但就是這種多文化氛圍,,為自己貼上Londoner的標簽。而每逢周末,,從周邊的小城小鎮(zhèn),,就涌現(xiàn)了一大批non-Londoners,每個人都盛裝打扮,,奔赴城內最好的酒吧、劇院,、餐館,。
倫敦地鐵最熱鬧的時候是球賽前后,,球迷們都穿著自己支持隊伍的球衣,戴上小丑帽,,還有哨子,、和最重要的啤酒,一撥人洶涌而上,,在車廂內載歌載舞,,連我這種偽球迷也深受感染。其實我沒關注歐冠的賽果,,那晚剛好晚飯過后,,搭上地鐵,遇著一車廂的曼聯(lián)球迷,,可都耷拉著臉,,無精打采,賽果也不言而喻了,。遇上這種情況,,都得萬分小心,這幫球迷最傷不起啊,。
到現(xiàn)在,,我?guī)缀跄苣瑢懗鰝惗氐牡罔F圖,哪里到哪里瞬間就能計算出最短路程,,只要看到那紅藍圓圈標志,,我便不怕在這個城市里迷路,更可況車上還有免費的報紙,、和與我相仿的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