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去臺灣,導游都會帶去一個地方:鄧麗君墓地,。
還在路上,,導游已經(jīng)面面俱到介紹鄧麗君生平,播放她的專輯,。到了墓地,,那巨大的大理石制作的黑白琴鍵,那不停息的歌聲,,讓人對鄧麗君油然而生懷念之情,。諸般感情中,不僅懷念鄧麗君,,還有對自己青春歲月的追惜,。
不獨鄧麗君,其實很多偶像,,比如瑪麗蓮·夢露,、杰克遜等,,逝后粉絲對他們的懷念并沒有
“人一走茶就涼”,而是頻頻到墓地紀念,。近年來,,美國就興起墓地游,拜訪名人探尋歷史,,大有成新興產(chǎn)業(yè)之態(tài),。
加利福尼亞州西林村紀念公園墓地,瑪麗蓮·夢露的墓碑前滿是游客往來的痕跡,;位于加州的福里斯特朗格倫代爾墓地,,迎來
“新居民”——邁克爾·杰克遜后,游客日漸增多,。在洛杉磯的 “永遠好萊塢”墓地,,每到周六都會聚集大約2000名游客。他們聚會野餐,、
“觀看影片”,,與已故影星魯?shù)婪颉ね邆惖僦Z、菲伊·雷共度夜晚,。
在美國之外,,
“墓地游”也頗為火熱。一些名人墓地成為游客心馳神往的地方,,例如法國巴黎拉雪茲神甫墓地,,因為有美籍希臘女高音歌唱家瑪麗亞·卡拉斯、波蘭作曲家弗雷德里克·肖邦,、英國劇作家奧斯卡·王爾德等長眠于此而頗有
“人緣”,。
在英美等國,墓地也有風景,,其中最顯示出智慧的就是碑文,。隨便走進一座墓園,都可以從林立的墓碑上讀到一些或令人莞爾一笑,、或令人沉思的墓志銘,。如介紹死者職業(yè),一位牙醫(yī)的墓碑上寫著:
“我一輩子都花在為人填補蛀牙上頭,,現(xiàn)在這個墓穴得由我自己填進去啦,。”一個鐘表匠的墓志銘是
“他將回到造物者手中,,徹底清洗修復后,,上好發(fā)條,,行走在另一個世界,�,!比缤嘎端酪颍械倪@樣寫:
“這里躺著我們的安娜,,她是被香蕉害死的,,錯不在水果本身,而是有人亂丟香蕉皮,�,!庇械倪@樣寫: “莎拉休特,
1803~1840,,世人請記取教訓,,她死于喋喋不休和過多的憂慮�,!币恍└改笧樨舱鄣膵雰鹤珜懙哪怪俱懸差H令人玩味:
“他來到這世上,,四處看了看,不太滿意,,就回去了,。”
美國人墓地游,,既追懷名人,,也探尋歷史。
一些墓地的傳說和歷史吸引眾多人前來探秘,。例如,,美國著名小說家華盛頓·歐文短篇小說 《沉睡谷傳奇》中經(jīng)典形象
“無頭騎士”的故事,使得如今的沉睡谷墓地成為熱門旅游景點,。在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縈繞著無數(shù)關于鬼怪、吸血鬼傳說的圣路易斯1號墓地吸引大批游客前來
“探秘”,。
家住俄勒岡州波特蘭的斯科特·斯坦頓現(xiàn)年37歲,,經(jīng)營一家軟件公司。由于時常在附近社區(qū)散步并繞道墓地,,他找到了
“墓地游”的靈感,。歷時15年,斯坦頓走遍全球550多個地方,,尋訪音樂家們的長眠之處,,這些音樂家包括俄羅斯作曲家彼得·柴可夫斯基、新澤西州搖滾歌手喬伊·拉蒙,、葬于法國的搖滾巨星吉姆·莫里森,、葬于得克薩斯州的
“布魯斯”音樂大師史蒂維·雷·沃恩等等。斯坦頓廣泛搜集資料,拍攝大量照片,,最終成書
《墓地游:音樂家們》,。攝影師道格·基斯特也是個實實在在的墓地游愛好者,他尋訪數(shù)百座墓地,,著有4本墓地游書籍,。
人們拜訪名人墓地時往往會獻上特殊
“禮物”。例如,,西雅圖的一處墓碑前擺滿各種吉他,。人們以這種方式表達對墓主人、搖滾電吉他天才吉米·亨德里克斯的敬仰,。
墓地旅游并非新鮮事,。在迪士尼樂園1955年開放以前,福里斯特朗紀念公園墓地就是洛杉磯最火的旅游景點,。位于馬薩諸塞州劍橋和沃特敦之間的奧本山墓地修建于1831年,,是美國歷史上首座花園式墓地,為紐約曼哈頓中央廣場的設計注入靈感,。如今,,未來興旺墓地旅游,不少墓地致力于完善旅游設施和服務,。一些墓地為游客提供免費地圖,,安排
“坐電瓶車”、“騎自行車”,、“提燈籠
”等特殊游覽方式,,還播放室外電影,舉辦講座,、音樂會等,。例如,在佐治亞州亞特蘭大的奧克蘭墓地,,游客不僅可以拜訪內(nèi)戰(zhàn)時期士兵以及民權運動人士的墓地,,還可以慶祝萬圣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學習普及美國歷史的課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