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料照片 |
 |
資料照片 |
“德意志銀行的私人理財是全世界最壞的服務,我快被他們給理成無產階級了。哼”,。知名人士,、雜志出版人洪晃不久前的一條微博在網絡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一時間,,眾多投資者把矛頭指向了更廣泛的群體——外資銀行。
從專業(yè)的理財顧問到被投訴的對象,,外資銀行深陷投訴和品牌危機,,究竟為哪般?
一石激起千層浪 德銀遭名人炮轟
一石激起千層浪,。5月27日,,知名人士、雜志出版人洪晃發(fā)出了一條微博以示對德意志銀行理財服務的不滿:“德意志銀行的私人理財是全世界最壞的服務,,我快被他們給理成無產階級了,。哼”。作為擁有眾多微博粉絲的名人,,洪晃如此直接的批評言論迅速在微博上引起人們的關注和討論,。
具體洪晃是因購買了哪款產品遭虧損而發(fā)出如此的言論目前不得而知。據悉,,德銀目前在中國只在上海和北京兩地開設有私人銀行網點服務,,且客戶門檻在300萬元人民幣資產以上�,!督洕鷧⒖紙蟆酚浾唠娫捖�(lián)系了德銀中國的相關人士,,德銀中國方面表示對此事“不予置評”,。而一位知情人士則向《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洪晃本人并非德銀中國的客戶,她在中國境內沒有開戶記錄,,應該是在海外開的戶,。
在洪晃的炮轟之下,不少網友紛紛表達了對外資銀行理財服務的不滿,。
有網友評論表示,,“外資銀行變得比國內的快!荷蘭銀行先被蘇格蘭皇家銀行收購,,然后蘇格蘭皇家銀行退出國內業(yè)務,,轉給星展銀行,三年內理財產品轉了兩次手,。危機下,,外資銀行優(yōu)勢都消失了。”
也有網友評論稱,,“產品及服務無所謂好壞,,主要還是在于要把客戶和產品及服務相匹配,把合適的產品推薦給合適的人,,而現在由于考核機制的影響,,客戶經理不會去管那么多�,!�
總體而言,,不少投資者反映,外資銀行發(fā)行的境外代客理財產品(QDII)多為結構性產品,,這些產品大部分不保本,,并且產品的設計和理財協(xié)議條款極為復雜,在銀行的“拼命”推銷下,,客戶“一不小心”就會落入“陷阱”而承受超高風險帶來的虧損可能,。
渣打“苦主”維權不易 外資銀行品牌形象大打折扣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在微博上對上述事件轉發(fā)并評論道,“歷經上次危機沖擊后,,外資行在理財市場恢復聲譽和信任,,看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巴曙松所說的上次危機應指的是2008年末爆發(fā)的金融危機,。在那場危機中,不少著名的外資銀行所銷售的結構性理財產品“折戟”于下跌不止的全球金融市場,,凈值迅速縮水,。而購買了這些產品的“富人”也一夜之間變成了“負人”。而外資銀行一直以來在中國投資者心目中高端,、專業(yè)的品牌形象也由此大打折扣,。
事實上,2008年多家外資銀行就因為QDII產品大面積出現零收益甚至虧損而飽受詬病,,不少外資銀行還因理財產品虧損問題與客戶產生過法律糾紛,。據了解,這些投資者對外資銀行的投訴主要集中在誤導銷售,、對風險揭示不足上,。以渣打苦主王女士為例,2007年左右,,王女士購買了渣打銀行QDII之“聚通天下”瑞銀新興基建股票掛鉤可轉換結構性美元1.5年期產品(QDII200704)一款,,在王女士2010年下半年在贖回該產品時,發(fā)現原先投資的20萬美元已經縮水了一半以上,�,!拔抑挥浀梦液灹艘淮蠖盐募兄形牡模灿杏⑽牡�,,客戶經理告訴我說這是程序,,必須要簽,什么風險評估,,我不記得我曾經測過,。而且,我既沒有投資過股票,,也沒投資過基金,,對這些也不了解,如果真的做了風險評估,,我想結果應該顯示我根本不適合買這款產品,。”投資者王女士曾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認為,,理財產品的購買者絕大多數是銀行的存款人,他們追求的主要就是收益的穩(wěn)定,。如果理財產品問題頻出,,必然會對銀行信譽帶來一定損失。銀行保障理財客戶收益是對自身品牌的維護,。
應增強產品和銷售的透明度 避免將業(yè)績與收入掛鉤
口碑理財網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外資銀行在國內普遍網點較少,所以盯緊高端客戶成為外資銀行迅速擴大規(guī)模的好方法,。而這些高端人士中的不少人對理財了解較少,,信奉由專業(yè)的人做專業(yè)的事,希望將自己的財產交給專業(yè)人士打理,。但需要注意的是,,國內的外資銀行有種普遍現象,就是以銷售業(yè)績作為評價員工業(yè)績的重要指標,,并且與收入和升遷掛鉤,,這就造成一些外資銀行的客戶經理只片面追求銷售額,,對投資者不提示風險或者將風險輕描淡寫,。
“此外,外資銀行理財產品信息透明度也不高,,尤其是一些虧損的產品并未主動公布,,這就影響了投資者的風險判斷,也是客戶對外資銀行不滿的原因之一,�,!痹撠撠熑搜a充道。他同時指出,外資銀行應自覺加強產品和銷售的透明度,,加強對銷售人員的管理,,同時避免將業(yè)績與收入掛鉤。
口碑理財網也對投資者提出了建議,,提高自身的風險防范意識,,不要投資自己不熟悉的行業(yè),拒絕購買資金運作不透明的產品,,不要盲目信任銷售人員的口頭承諾,,同時學習各種理財知識,了解他人的理財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