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點交儀式前浙江博物館工作人員根據(jù)一幅《富春山居圖“剩山圖”的復(fù)制品進(jìn)行講解,。記者 韓傳號/攝 |
5月11日下午,,《富春山居圖》殘卷《剩山圖》在荷槍實彈的護(hù)送中離開位于西湖孤山的浙江省博物館,開始?xì)v史性的旅程,闊別了360年之久的《富春山居圖》將在臺北實現(xiàn)首次“合璧”展出,。
安保工作成為重中之重
下午2時55分,,在小型而慎重的裝箱儀式后,,《剩山圖》被裝入特制的“恒溫恒濕”文物箱,,加裝保險鎖、貼上封條,,移交給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全程專人護(hù)送至北京,、再由北京啟運至臺北。出于安全考慮,,《剩山圖》何時抵京,、何時抵臺、藏身何處等細(xì)節(jié),,則被嚴(yán)格保密,。
6月1日起,360年前被燒成兩段的元代畫家黃公望山水長卷《富春山居圖》將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中進(jìn)行首次合璧展出,。也這是兩岸文化交流中,,首次將分藏于兩岸、同屬一幅傳世作品的兩部分進(jìn)行聯(lián)合展出,。
浙江省博物館館長陳浩告訴記者,,抵京后,,《剩山圖》將于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正式移交,,由臺灣廣達(dá)文教基金會接受后交臺北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將舉行開箱儀式,,紀(jì)念兩段作品分別后首次重逢,;隨后將進(jìn)入緊張的布展階段。
《剩山圖》經(jīng)北京前往臺北,,安保工作成為重中之重,。據(jù)陳浩透露,浙江省博物館對《剩山圖》作出1.5億元的估價,,投保費用在估價的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之間,,由臺北故宮博物院支付。
“《富春山居圖》問世已有660年的歷史,,幾經(jīng)輾轉(zhuǎn),,紙張已經(jīng)非常脆弱。溫度,、濕度的變化和燈光直射,,乃至每一次展卷,都可能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害,�,!标惡聘嬖V記者,浙江省博物館對《剩山圖》的展出環(huán)境提出了嚴(yán)格要求:展柜的溫度需控制在20℃至24℃之間,,濕度在58%至63%之間,,照度50LUX。
陳浩說,,《剩山圖》和《無用師卷》都是各自裝裱的獨立畫軸,,為了實現(xiàn)最大限度的合璧,,雙方經(jīng)過多次商討,最終確定將兩幅畫一同放入臺北故宮博物院為其量身訂制的10多米長的大通柜中,�,!按笸ü�24小時恒溫恒濕,其中置有高度適宜的斜面展臺擺放作品,,方便觀眾參觀,。”陳浩說,。
合璧之路一波三折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大畫家黃公望傾力構(gòu)制的杰作,,始畫于元至正七年(1347年),完成于至正十年(1350年),。明清時期,,《富春山居圖》為收藏家吳洪裕所得。后吳氏病危,,以此圖投火為殉,,幸被其侄從火中搶出,但惜前段數(shù)尺已焚毀,,斷為一大一小兩段,。后幾經(jīng)輾轉(zhuǎn),長0.51米,、題跋6米多的前半卷《剩山圖》存于浙江省博物館,,長6.4米的后半卷《無用師卷》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一端存大陸,,一端藏臺灣,,畫卷雖斷而氣韻不斷,畫卷合璧則血脈相融,。在兩岸民眾心中,,命運多舛的《富春山居圖》合璧出展,早已是兩岸文化交流道路上的一個象征意味濃厚的符號,。
20世紀(jì)90年代,,浙江相關(guān)部門就開始謀劃兩岸《富春山居圖》合璧展出,一路波折,,始終未有實質(zhì)性進(jìn)展,。
“當(dāng)時的兩岸文化交流遠(yuǎn)沒有今天這樣熱絡(luò)和頻繁�,!标惡普f,,他與臺北故宮博物院負(fù)責(zé)人有過多次書信往來,但始終交涉未果,�,!耙环矫�,,《無用師卷》是臺北故宮博物院70件限展文物之一,按規(guī)定不能出館,;另一個方面,,臺北故宮提出了‘文物入境司法免扣押’的要求�,!�
所謂“文物入境司法免扣押”,,是指臺灣方面希望大陸能通過法律,保證大陸在展臺灣文物不被扣押,。對此,,陳浩回應(yīng)說:“盡管我們一再重申,雖然大陸目前還沒有司法免扣押法,,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guān)法》以及文化部,、國家文物局都有相關(guān)條例,不存在大陸扣押臺灣文物的可能性,。對此,,臺北故宮博物院一直沒有給予明確回應(yīng)�,!�
2010年,,兩岸《富春山居圖》合璧展出之路峰回路轉(zhuǎn),。在2010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xié)委員何水法提交了一份提案,倡議讓“分居”海峽兩岸的《富春山居圖》能回歸故里,,合璧展示,。
在當(dāng)年全國兩會的新聞發(fā)布會上,國務(wù)院總理溫家寶在回答臺灣記者提問時,,動情地說到了《富春山居圖》,。一句深情的“畫是如此,人何以堪”引起兩岸熱議,,給合璧展出帶來新的曙光,。
此后,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訪問浙江,、浙江省長呂祖善訪問臺灣期間均談及合璧展出事項,,在兩岸共同推動下,今年1月16日簽署備忘錄,,浙江省博物館同意向臺北故宮博物院出借《剩山圖》,,這也是《剩山圖》1956年被浙江省博物館收藏后,首次館外展出,。
期盼《無用師卷》到大陸
名畫合璧,,浙江邁出了第一步,。但浙江省博物館館長陳浩也一再表示:兩岸的文化交流必須是雙向的,這也更有利于更好的傳播,�,!跋M{兩岸共同努力,能夠促成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無用師卷》到大陸,,與《剩山圖》再次聯(lián)合展出,,讓海峽兩岸同胞都能一睹《富春山居圖》合璧的真容�,!�
據(jù)介紹,,展覽將分兩期進(jìn)行。第一期從6月1日至7月31日,,除了展出《剩山圖》和《無用師卷》外,,還包括“黃公望書畫珍跡”、“《富春山居圖》臨仿本”,、“黃公望的師承與交游”等單元,;第二期從8月2日至9月25日,展出“明清時期黃公望的影響”等單元,,呈現(xiàn)《富春山居圖》在中國文人畫傳統(tǒng)中承先啟后的藝術(shù)成就,。
出于對珍貴文物的保護(hù)考慮,《剩山圖》展覽只在第一期中展出,。隨后暫時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中,,9月25日撤展后隨其他展品一同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