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特納主張對中國經(jīng)濟采用“閃電戰(zhàn)”,,在美國國會討論如何制約中國時,,他是嗓門最大的一個。他說:“中國日益嚴重的通脹壓力所導致的成本上升,,將影響到企業(yè)和投資者的商業(yè)決策,,這對美國來說是一個提高競爭力的好機會,。”
2009年,,上任不久的美國財政部長蒂莫西·蓋特納(
Timothy
Geithner)回到北京大學,,用新身份做了一次慣例性的演講。演講結束后,,一位學生提問:“中國在美國的投資安全嗎?”蓋特納用十分夸張的語氣回答:“非常安全(very
safe),�,!痹捯魟偮洌鳛槊绹畲蟮摹皞鳌�,,臺下的中國學生哄堂大笑。事后,,美國媒體做出了這樣的評價:“繼成為美國議會和午夜新聞每日必提的壓軸笑料后,,‘騙子’蓋特納在中國人眼中也有了‘笑點’�,!�
對蓋特納本人而言,,中美之間微妙的經(jīng)濟關系或許沒有絲毫喜感,截至2011年初,,他所服務的政府已經(jīng)欠下中國高達9000億美元國債,,上任兩年來,,他無時無刻不在與這個世界上發(fā)展最快的經(jīng)濟體進行著金錢博弈。不久前,,蓋特納在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上再次表達自己對中國的看法,,他說:“中國日益嚴重的通脹壓力所導致的成本上升,將影響到企業(yè)和投資者的商業(yè)決策,,這對美國來說是一個提高競爭力的好機會�,!彪S后,,他補充道:“我們要確保這種局面的出現(xiàn)�,!�
當選財長以來,蓋特納一直飽受質疑,,上任前甚至還惹過稅務官司,,但在金融危機中,奧巴馬最終還是選擇了他,。重建國家金融體系、恢復信貸市場和汽車工業(yè),、稅制改革,、保護主義、應對金融外交事務,,蓋特納上任伊始就幫助前者扛起一大堆亟待解決的難題,,這位學習過漢語的“亞洲通”在中國問題面前,,也從來沒有含糊過。
“危機”財長“亞洲通”
蓋特納擅于解決危機,,也擅于制造危機,。
2008年11月24日,,蓋特納被奧巴馬正式任命為美國財政部長,,次年1月便曝出“烏龍”,美國一家媒體披露新財長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任職時漏交3.4萬美元稅款,。蓋特納沒有否認漏稅事實,但他堅稱自己事先并不知情,,奧巴馬也迅速出面力挺自己一手提拔的財政大臣,,他說:“我不會改變?nèi)魏稳蚊鼪Q定�,!�
當選財長后,,蓋特納處理的第一件棘手工作是AIG(美國國際公司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破產(chǎn)危機,。剛剛接手,AIG就因接受政府補助卻仍然股東分紅曝出丑聞,,蓋特納站在輿論浪尖,,險些成為最“短命”的美國財政部長,這回,,奧巴馬還是力挺了他�,!稌r代》雜志將蓋特納接手金融危機留下的爛攤子形容為“泥足深陷”,。當時,蓋特納大學時的密友曾詢問他睡眠質量還能否保證,,他淡定地回答:“你應該明白,,我靠處理危機為生�,!�
的確,,蓋特納有著應對金融危機的豐富經(jīng)驗。在克林頓政府時期,,他就是處理1997年和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的主力軍,,參與制定了對墨西哥、印尼,、韓國、巴西以及泰國的金融救援計劃,。1988年擔任美國駐日使館隨員時,,蓋特納曾親眼目睹日本經(jīng)濟泡沫的破滅。熟悉蓋特納的人說,,他喜歡向困局發(fā)起挑戰(zhàn),,金融危機就是其中之一,,有人稱他為“金融危機先生”。
蓋特納職業(yè)生涯的第一份工作受雇于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的私人公司“基辛格同仁公司”(Kissinger
Associates
Inc),,當選財長之前,,他已經(jīng)在美國財政部服務過三屆政府和5任財長。2001年,,蓋特納離開財政部,,就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03年出任紐約聯(lián)儲主席,。長期混跡于美國政府金融機構,,幫助蓋特納結識了大批幕僚。擔任紐約聯(lián)儲主席時,,他就已經(jīng)因為積極幫助中央銀行抵制金融危機和信貸滑落,,同現(xiàn)任美聯(lián)儲主席伯南克建立起了十分親密的合作關系。高盛董事總經(jīng)理,、紐約聯(lián)邦儲備銀行前總裁杰拉德·克里根,、美聯(lián)儲前主席艾倫·格林斯潘以及前任財長亨利·鮑爾森都同蓋特納保持著緊密聯(lián)系。盡管人們聽到蓋特納當選時滿頭霧水,,但借助這些,,道瓊斯指數(shù)在那天仍然暴漲了近500點,。
在美國政界,,許多人都認為蓋特納和奧巴馬擁有相同的“大心臟”,這也是兩人在應對金融危機的質疑聲中一直可以堅持到現(xiàn)在的原因,。議會內(nèi),,蓋特納還是出了名的“臉皮薄”,批評家說他常常把政見上的不同化作私人恩怨,,他的第一任老板基辛格這樣評價:“蓋特納從不把反對者轟走,,他喜歡徹底征服對方�,!�
與奧巴馬一樣,,蓋特納童年的大部分時光都是在國外度過,他跟隨父親皮特·蓋特納定居過印度,、泰國和津巴布韋,。老蓋特納形容自己的兒子對于居住地的遷徙有著超強的適應力,他說,,或許是童年不斷的搬家讓蓋特納適應了在飛機上生活,,也適應了應對不同局勢。正是這位為福特基金會工作了28年的“亞洲專家”將自己的兒子打造成另外一個“亞洲通”。
上任兩年,,美國經(jīng)濟開始逐漸擺脫金融危機留下的陰影,,相比之下,,對蓋特納的褒獎聲并沒有增加多少,。一位俄勒岡州參議員曾公開表示,,為了降低失業(yè)率,,懇請蓋特納辭職。另外一位眾議院參議員更是直言不諱,,他在美國國會聯(lián)合經(jīng)濟委員會上對蓋特納說:“平心而論,,你的工作失敗了�,!苯佣B三的民意調查顯示出,,美國民眾對蓋特納掌控經(jīng)濟的能力也已經(jīng)逐漸喪失信心。這位參議員最后詢問蓋特納:“為了其他人不至于丟掉工作,,你是否會考慮功成身退呢,?”蓋特納回應:“你們估計錯誤了形勢,也低估了我的表現(xiàn),�,!�
敵人與朋友
1月底,胡錦濤主席訪問美國,,有人問蓋特納中美之間是否會發(fā)生貿(mào)易戰(zhàn),,蓋特納回答:“我認為可能性很小,完全能夠避免,�,!钡詈螅盅a充了一句:“也不是沒有一點可能,�,!彼忉屃俗约旱睦碛桑骸皯�(zhàn)爭應該避免,戰(zhàn)爭威脅卻有不錯的效果,�,!鄙先蝺赡陙恚w特納一直都是奧巴馬處理與中國經(jīng)濟關系時的首要專家,,在中國問題上,,他最重要的工作是為總統(tǒng)安撫因中國崛起而焦躁不安的選民。
80年代初,,還在達特茅斯大學上學的蓋特納曾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后的第一批美國留學生到北京學習過,,他回憶對中國的最初印象時說:“我們住在單獨的留學生公寓,當時住在那里的只有來自朝鮮、東歐和西非的社會學者,,房間里沒有冰箱,,菜里也很少能找到肉食,�,!�
那段時間,,蓋特納在北京大學進修了基本的中文,,盡管后來在同中方進行重要會議時,他仍然需要翻譯,,但是,,蓋特納總是試圖拉近關系,讓他的中國對手相信,,自己其實并不依賴這些,。語言并不是蓋特納在中國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時代》雜志說:“蓋特納用在中國學到的‘循序漸進’來應對中美關系,,最開始,,他試圖讓中國在貨幣價值、知識產(chǎn)權保護和市場開放上屈從于美國,,這些目的實現(xiàn)后,,再試圖達到新的目的。
盡管在國際場合,,蓋特納在中國問題上更多表現(xiàn)出的是溫和與友善,,但在美國國內(nèi),他卻一直公開主張用美國式的“閃電戰(zhàn)”制約中國,。去年美國中期選舉時,,蓋特納借中國在勞動力和茶葉上的壟斷傾銷批評中國的貨幣政策“不夠公平”。美國國會里,,沒有人在批評中國時比蓋特納的嗓門更大,。美國媒體認為,蓋特納始終堅信中國政府會任由人民幣凌駕于美元之上隨意波動,,這是他的一塊心病,,也是他贏得民眾支持的一種武器。
在鼓動美國加劇中國通貨膨脹的同時,,蓋特納還預測,,中國政府為了避免通脹將無可奈何地選擇人民幣升值,因為如果不那樣做,,更大的通脹就會發(fā)生,,甚至有重蹈美國金融危機覆轍的危險,。除了通貨膨脹,蓋特納也應該十分愿意看到人民幣升值,,在去年9月美國國會就人民幣匯率議題舉行的聽證會上,,他就表示過人民幣升值“步伐太緩慢,幅度太有限”,,并呼吁中國允許人民幣在一段時間內(nèi)“明顯地,、持續(xù)地升值”,甚至表達出自己正在考慮新的更加強硬的貿(mào)易措施,。
對蓋特納本人來說,,中國或許并非那樣充滿敵意,實際上,,他很享受曾經(jīng)在中國的生活時光,。離開中國6年后,,蓋特納的父親代表福特基金會在北京設立了第一個辦事處,,他通過這個機會結識了現(xiàn)任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和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去年那場逼迫人民幣升值的聽證會上,,蓋特納也指出,,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對美國經(jīng)濟復蘇同樣至關重要。他說:“中國使千百萬人脫貧,,現(xiàn)在正在加速推動中產(chǎn)階層人口增長,,鼓勵擴大內(nèi)需,這將給美國商品和服務帶來更大需求,�,!�
正如中美之間存在競爭而又雙贏的微妙的經(jīng)濟關系一樣,蓋特納對中國的個人情感也很難與其對華政策等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