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家如欲投資古琴,首先應對古琴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基礎知識后再出手,,避免盲目投資。其次,,還需充分了解古琴市場現(xiàn)狀及未來走勢,,其中價格走向是投資者需要重點關注的方面。
古琴已經(jīng)成為內(nèi)地一線拍賣公司重點打造的專場,。過去兩年中國內(nèi)地拍賣市場上最受高端買家追捧的古董門類是什么,?既不是陶瓷玉器,也不是文房家具,,而是更加稀有珍貴的“古琴”,。早在2003年,號稱“京城第一玩家”的王世襄夫婦收藏的唐“大圣遺音”琴拍出891萬元的高價,,就已經(jīng)攪熱了古琴收藏,,只不過在接下來的5年里,拍賣市場鮮有古琴露面,,所以尚未形成潮流,。直到2009年秋季拍賣中,名琴紛紛亮相,,其中,,明“月露知音”琴以2184萬元在中國嘉德成交,,而晚唐“太古遺音”琴也以2072萬元在北京匡時拍出。至2010年春季,,古琴已經(jīng)成為內(nèi)地一線拍賣公司重點打造的專場。
據(jù)統(tǒng)計,,2010年中國嘉德,、北京匡時、北京保利和北京永樂共推出16床古琴,,成交15床,,總成交率為93.75%。其中,,嘉德推出的晉代古琴“猿嘯青蘿”拍出1904萬元的高價,;匡時6床古琴100%成交;王世襄收藏的宋代“朱晦翁藏仲尼式古琴”7年后再次亮相拍賣會,,以1120萬元成交,。
古琴,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作為孔子時代就已經(jīng)盛行的樂器,,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有4000余年。在中國古代社會漫長的歷史階段中,,“琴,、棋、書,、畫”歷來被視為文人雅士修身養(yǎng)性的必由之徑,。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樂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風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tài),,而在音樂,、棋術、書法,、繪畫中居于首位,。古琴形制為7弦、13徽,,一般長約3尺6寸5(約120—125厘米左右),,象征一年365天,。一般寬約6寸(20厘米左右),厚約2寸(6厘米左右),。琴體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別象征天地,。整體形狀依鳳身形而制成,,其全身與鳳身相應,有頭,、頸,、肩、腰,、尾,、足。古琴造型優(yōu)美,,常見的為伏羲式,、仲尼式、連珠式,、落霞式,、靈機式、蕉葉式,、神農(nóng)式等,,主要是依琴體的項、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區(qū)分,。
專家指出,,雖然古琴價位在最近兩年猛漲,但名琴依然難求,,畢竟唐宋元明古琴名品的可流通量要大大少于同時代的書畫,、陶瓷作品,5年來僅有十余件佳作出世,。故其未來的價格走向仍有巨大的想象空間,。
2010年12月,恰逢5周年慶典的北京匡時強勢推出“胡若思藏古琴專場”,,所亮相的10床古琴皆為傳世珍品,,包括胡若思先生多年珍藏的3床唐代古琴及4床宋代古琴,均屬世間罕見之物,,同時亮相一場拍賣,,其難能可貴不言而喻。
“現(xiàn)在市場有一個很好的現(xiàn)象,,就是文化含量越高的拍賣,,市場的追捧程度就越高,。這是市場的進步,也是我們拍賣隊伍的進步,,讓大家關注文化價值高的藝術品,。”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董國強說,。
當然,,買家如欲投資古琴,首先應對古琴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基礎知識后再出手,避免盲目投資,。其次,,還需充分了解古琴市場現(xiàn)狀及未來走勢,其中價格走向是投資者需要重點關注的方面,。
專家支招:如何鑒定與保養(yǎng)古琴
第一招:古琴并非越古越好
古琴由于其特殊的制作過程和材質(zhì)等等原因,,每一床琴都有其自身的特點,人們認為越古越好,,甚至產(chǎn)生了許多養(yǎng)琴的方法,,以期使新做的琴能達到古舊之琴的效果。古人對這種不講究琴的本身聲音效果,,一味地“唯古為上”的片面認識早就有所批評,。古人形容一床好琴,須“九德齊備”,,即達到如下九個標準:奇,、古、透,、靜,、潤、圓,、清,、勻、芳—這是琴文化的特色,。
第二招:辨音選琴慎重權衡
古琴既是樂器,,就有聲音要求。音色是判斷一床琴優(yōu)劣的主要判斷標準之一,。古琴的聲音,,音色沉厚而不失亮透,上中下三準音色均勻,,泛音明亮如珠而反應靈敏者,,定是一張上好的古琴,。有的古琴因有斷紋,而按音彈奏時會出現(xiàn)“剎音”,,影響聽覺,,此時要慎重權衡得失,切勿輕易棄之,。
第三招:斷紋鑒定至關重要
古琴斷紋不經(jīng)百年而不出,,這是鑒定古琴非常重要的一點。雖然偽制斷紋古已有之,,且方法很多,,但其實,斷紋真?zhèn)谓?jīng)仔細觀察區(qū)別還是很大的,,真斷紋紋形流暢,,紋尾自然消失,紋峰如劍刃狀,;而假斷紋經(jīng)過冷熱催化或刀刻等過程,,難免有失自然,出現(xiàn)破綻,。斷紋的形成與年代有關,,琴的材質(zhì)和保存情況有關,一般來說年代較久遠的琴身斷紋較多,,很可能形成“梅花斷”,;而年代較短的有可能出現(xiàn)較淺的大蛇腹紋、小蛇腹紋等,。
第四招:良琴必銘區(qū)分原款
對古琴收藏而言,,銘文也格外重要,自古良琴必有銘,,銘文多刻在琴背,、琴腹,內(nèi)容一般為琴名,、題銘,、制琴時間、印章等,。此外,,是否是名家藏琴題銘,也為買家所重,,一些名流大家的題刻往往令琴價格倍增,。琴背均有刻款,而腹則有刻款和寫款兩種,刀刻者容易保存,,墨寫的若年代長久,,則較難辨識。古琴腹內(nèi)之刻款,,如琴體兩側(cè)上下板黏合處無剖過重修的痕跡,,大多是原款,若發(fā)現(xiàn)重修痕跡則需仔細研究,。不管腹款,、背款,資深的鑒定還可以從歷代帝王年號的慣稱,、用字避諱及一個朝代或某書法家的書風加以辨認,。
第五招:溫度濕度要求苛刻
古琴對于室內(nèi)的溫度、濕度要求甚高,,它的面板是一整塊木頭雕出來的,,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濕度和氣候,保養(yǎng)不當古琴就會變形或者有裂痕,,北方干燥城市切不可離暖氣太近。彈奏前要將手擦干凈,,以防手指上的水,、汗、油等粘在弦上,,使弦被弄臟或生銹而縮短使用期,。彈奏后也需用干布擦拭琴身后懸掛于干燥墻壁上,防止長時間平放導致的“塌腰”,。
總之古琴的護理應注意:防止曝曬,、受潮、碰撞,。出門或不彈時,,如沒有盒子最好用布等物包裹。因古琴的內(nèi)腔較大,,并且木料裸露,,特別是面板料松軟,非常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所以在陰雨天或黃梅季節(jié)不彈時,,最好把出音孔遮掩,以免板面受潮后影響發(fā)音,。古琴作為樂器應經(jīng)常彈奏為好,,否則會使音色暗、澀,且會生蟲存蛀損壞古琴,。
第六招:后配鋼弦適得其反
古琴已歷經(jīng)百年,,甚者或已有千年之久,其自身的材質(zhì)已經(jīng)非常松脆,,很難經(jīng)受過大的拉力,,但現(xiàn)代有些藏家為了古琴演奏時所需,將琴配以鋼弦,,使其音量加大,,適應各種場所演奏,這樣只會適得其反,,不但不能將古琴的古樸音質(zhì)發(fā)揮到最好,,反而會令琴不堪拉力,造成折腰,、拱背等不能彌補之殘,,亦為大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