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代紅木座插屏 |
有一些古董很難歸類,比如插屏,,原本屬于實用器,,體積比現(xiàn)在大很多,落地而設,,用來遮擋廳堂上不愿被外人見到的部分,,或者用來隔斷空間。沒想到這段時間上海突然流行起來,。真是風水輪流轉,,今年到插屏。
價格一路攀高
明代晚期,,插屏升格為賞玩器,,原來的實用功能開始轉向裝飾功能,不僅個頭向單薄,、微型發(fā)展,,而且堂而皇之擺上桌案供人欣賞。清朝之后,,更成為上流階層人家桌案必備的陳設之一,,不知把它歸入木器家具好些,還是歸入文玩清供更恰當,。時下,,上海本地插屏藏家基本分兩類,一類是喜歡賞玩明清家具的“老派”藏家,他們把插屏當作舊家具中的小品物件看待,;另一類是文人雅士,,寫作繪畫的桌案上,文房四寶之外擺一座漂亮插屏,,更加古色古香,。這兩類藏家對插屏的使用,正好佐證了插屏類的雙重性,。
近年,,插屏的價格一路攀高,,2008年春季中鼎國際一座清代粟黃地嵌百寶博古紋插屏拍出517萬元,,廈門心和2008迎春古董藝術品拍賣會上,一對清乾隆碧玉雕山水人物圖插屏拍了540萬元,。海外市場對插屏的追捧更火——香港蘇富比2007春拍,,一座乾隆紫檀木嵌“延年”龍鳳紋古玉壁御題詩插屏創(chuàng)下破天荒的3413萬多元!普通插屏也由幾年前的不足萬元快速升到幾萬,、幾十萬元,。
“三看”之后再下手
面對林林總總的插屏,一定要“三看”之后再下手: 一看材質,。插屏由座框和插芯兩部分組成,。清中期之前的插屏大部分用紫檀、雞翅木,、黃花梨等頂級紅木做底座和外框,,用牙雕、剔漆,、和田玉以及天然大理石做插芯,。晚清以來變得魚龍混雜,用料大不如前,,尤其是民國之后紫檀等極品紅木稀少,,用樟木、楠木,、癭子木制成的座框已屬罕有,,絕大部分都用常見的山榆、烏木,、黃楊根,。插芯的檔次也下降很多,刻瓷,、螺鈿,、竹刻、松花石、祁陽石等都拿來做料,,偶爾遇有上等好料,,也因為制作古法的失傳、能工巧匠的去世,,制出來的插屏往往缺少神韻,。所以,收藏插屏一定要細心分辨座框和插芯的材質,。如果見到一座插屏的座框和插芯材質相差太遠,,就要當心“二手組合”了。 二看芯面,。供人賞玩是插屏的主要功能,,而插芯則是賞玩的主體,這也是座框選材單一,,插芯材質卻能多姿多彩的原因,。無論什么材質的插芯都以雙面為佳。其中如天然大理石插芯,、玉石插芯,、象牙插芯等都容易做到兩面雕刻,另外一些如瓷板,、螺鈿,、掐絲琺瑯等工藝的雙面制作難度則非常大,非大師級能工巧匠不可為也,。雙面插芯的優(yōu)點顯而易見——如果靠墻擺放,,看慣一面后可隨時把插屏轉身,欣賞插芯的另一面,。如果是隔空置放,,插芯正反兩面不同的圖案紋飾,會給屋子營造出不同的氛圍和效果,。當然,,這里指的是同年代、同等材質的插屏,,如果在一座明朝單面插屏和一座民國雙面插屏中遴選,,自然首選前者。 三看形制,。插屏的形體有大有小,,并且差異很大。大者高3米有余,,小者只有20厘米,。常見插屏一般都是中規(guī)中矩的方形,,與長方形桌面和諧匹配,凸現(xiàn)審美情趣,。但也有一些插屏沒有形制,,比如乾隆帝有座“碧玉鬧元宵圖”插屏,插芯做成古鏡形狀,,放在碧玉雕成的花盆底座上,;乾隆帝還有一座“碧玉三星贊”插屏樣式更加獨特,底座分三層紫檀透雕,,插芯半包,,卻美不勝收,2006年在香港佳士得拍得274萬元人民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