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節(jié)縣的25名“一把手”,因找“替身”參加10月17日的重要會議,,被責令在奉節(jié)縣電視臺新聞中公開作檢討,,每人30秒。(10月20日《重慶晚報》)
在根治會場風氣的問題上,,盡管很多地方用心良苦,,卻收效甚微。何以至此,?筆者以為,,會議作為一項行政行為,兩者配合才能得以進行,,一是參會者,,二是會議制度。僅要求參會者提高素質(zhì),,而不注重會議制度改革,,結果會難以如人所愿。 關于會議制度,,實際上是個老話題,。人們對會議的負面印象,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是數(shù)量多,,其次是程序繁冗,再次是不重實效。由此觀之,,這樣的會議制度須加速改革,,增加精簡提效、推進落實的配套程序,。因此,,檢討也好,曝光也罷,,可能會在短期內(nèi)起到震懾逃會者,、加強會場紀律的作用,但因為逃會并非僅關乎素質(zhì),,類似的行為難以避免會再出現(xi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