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記者17日從中鋼協(xié)獲悉,,面對歐盟對中國鋼管企業(yè)“傾銷損害”的裁決,中鋼協(xié)在組織中國企業(yè)積極訴訟的同時,,相關企業(yè)將于近期拜訪商務部尋求支持,,以期盡快將本案提交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處理。 據了解,,歐盟在去年10月份首次用“傾銷損害”對中國企業(yè)進行終裁后,,美國、墨西哥,、印度等國相繼效仿,,紛紛對我國無縫鋼管進行“雙反”調查,其中充斥著毫無說服力的理由和傾向性明顯的裁決,,使我國整個鋼管產業(yè)面臨前所未有的出口困境,。 一場不見硝煙的戰(zhàn)役正在上演,而且或將是曠日持久的惡戰(zhàn),。
鋼企聯(lián)合同歐盟“打官司”
對于中信泰富特鋼集團國際貿易公司總經理劉文學來說,,已經記不清多少次搭乘飛往歐洲的航班,。 作為牽頭公司,,為了應對各國的“雙反”調查,,劉文學率領公司國貿部成立專門反傾銷小組,在終裁之后的半年里,,他們都在馬不停蹄地做著相應準備:和律師交談,,搜集整理材料,查閱歐盟法律條文,,從蛛絲馬跡中尋找對我方抗辯有利的任何證據等,,但是畢竟是在別的國家打官司,很多未知的情況都可能出現,,所以他并不敢過分樂觀,。 中鋼協(xié)內部人士日前向記者透露,目前相關鋼廠負責人于近期拜訪商務部,,一方面匯報目前的訴訟進展,;另一方面,從訴訟進展來看結果仍存很大未知,。因此,,他們也迫切希望商務部能協(xié)助企業(yè),將本案上訴到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
歐盟“莫須有”罪名難成立
2009年10月份,,歐盟部長理事會發(fā)布公告稱,裁定中國輸歐無縫鋼管對歐盟產業(yè)構成損害威脅,,決定征收17.7%至39.2%的最終反傾銷稅,。隨后,受到歐盟制裁的湖北新冶鋼有限公司牽頭率領華菱管線,、天津鋼管,、攀鋼成都無縫管、無錫西姆萊斯,、寶鋼,、鞍鋼等九家企業(yè)于去年末向歐洲法院提起訴訟,前后算起來已經近半年時間了,。 這是歐盟第一次在反傾銷中以“損害威脅”立案,,如此罕見的措施是歐盟貿易救濟的一個重要先例。 實際上,,WTO(世界貿易組織)反傾銷協(xié)議中,,對“損害威脅”有十分嚴格的規(guī)定,其中,,必須要依據事實,,而不是僅依據指控,、推測或極小的可能性。此外,,還包括傾銷將造成損害發(fā)生的情形變化必須是能夠明顯預見而且迫近的等多項要求,。而《歐盟條例》中也強調,傾銷損害存在不確定性,,因此在以“損害威脅”為由發(fā)起反傾銷調查,、采取反傾銷措施上都持高度審慎立場。 記者從負責案件的律師所了解到,,在無縫鋼管反傾銷案的最終裁決文件中,,幾個對最終決定至關重要的數據皆出現錯誤,這包括中國出口至歐盟市場的數量,、中國的出口價格,、歐盟廠商在歐盟市場的銷售數量、抽樣廠商的銷售價格等數字,。 “實際上,,就是通過隨意的縮減采集數據的時間,人為制造出不利于我方的證據,,”湖北新冶鋼有限公司總經理錢剛感嘆道,。 “簡單地說就是為了保護歐盟本地的鋼管的銷售,因為中國無縫鋼管在歐盟占有較大的市場,,價格低,質量好,,威脅到了歐盟的無縫鋼管廠家的利潤,。”中鋼協(xié)一位負責人這樣告訴記者,。
恐引發(fā)更大規(guī)模貿易保護
我的鋼鐵網咨詢總監(jiān)徐向春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歐盟這次首次用“傾銷損害”對中國無縫鋼管進行制裁,實際上抱著一種嘗試的心態(tài),。如果看到中國企業(yè)選擇消極應對的話,,歐盟肯定會繼續(xù)擴大使用這種不公平的方式,從而危害我國其他產業(yè)發(fā)展,,這樣的方法也會被像加拿大,、美國等其他類似國家所效仿,從而引發(fā)貿易保護升級,。 據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一般來說,中國出口企業(yè)在遭遇歐盟的反傾銷措施后可以采用的司法救濟手段包括請求政府向WTO提出爭端解決機制,,或向歐盟法院提起司法審查的訴訟,,但這兩者均有可能曠日持久,,尤其是歐盟法院的審理,更是“令人吃驚”的緩慢,。 “對于以‘損害威脅’立案的反傾銷案件,,我們從2009年12月31日正式向歐盟初審法院提起訴訟,到本案的徹底結束,,估計也要2年至3年的時間,。訴訟所要牽涉到的時間、精力,、物力和財力更加不是一個小數目,。”錢剛對記者坦言,,“但我們會堅持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