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月10日,,黃長容、王興林夫婦和他們地震后降生的兒子王俊杰與鄰家的小妹妹在一起,。他的兒子和這個小女孩都是“再生育全程服務(wù)行動”下出生的“地震寶寶”,。新華社記者
陳燮 攝 |
 |
2010年4月30日,何先通和妻子卿廣玲在新家里,。何,、卿兩人在2009年7月重組了家庭。 |
 |
2010年4月30日,,80歲的楊林生老人遙望遠方,,他身后右側(cè)是地震被毀壞的房子(如今已經(jīng)納入東河口地震遺址保護范圍),,左側(cè)是重建的三間木結(jié)構(gòu)新房。 |
 |
2010年4月30日,,站在新家園前的何清躍,。 | 2008年5月12日,一場突如其來的災(zāi)難改變了他們原來平靜的生活,,頃刻之間山崩地裂,,房倒屋塌,家園盡毀,,痛失親人…… 2010年5月12日,,經(jīng)過兩年的恢復(fù)重建,他們的生活又重新歸于平靜,,住房重建,,心理恢復(fù),憧憬未來…… 在汶川特大地震發(fā)生的兩年之后,,記者重新踏上這片曾滿目瘡痍的土地,,在小橋流水、亭臺綠樹之間,,傾聽他們訴說這兩年發(fā)生的故事——
何春霞 正穿著假肢練習(xí)走路
兩年過去,,她開始慢慢走出地震的陰影,但下樓梯時仍心有余悸,�,!翱偢杏X樓梯往下沉,人要撲下去,�,!彼f。她有意識地訓(xùn)練自己上下樓梯,,現(xiàn)在她對樓梯的恐懼已經(jīng)減輕多了,。
再次見到何春霞時,她正穿著假肢練習(xí)走路,。雖然走起路來還是一瘸一拐的,,但步伐堅定,,一步步地向前方走去,。 如果沒有兩年前的那場地震,何春霞此時此刻是會繼續(xù)在都江堰唱歌賺錢,,還是已回到安徽老家相夫教子,? 只是歷史無法假設(shè)。汶川地震,,讓這個嗓音清亮的安徽女子失去了左小腿,。兩年后,,在經(jīng)歷恐慌、絕望,、悲觀,、冷漠、平和之后,,她最終還是站了起來,,并用自己的歌聲帶給別人快樂與信心。 2008年5月12日14點28分,,何春霞正在吃飯,。忽然之間,她看見整塊整塊的磚頭往下掉,。 “我驚慌失措地丟下飯碗就往外跑,,跑到樓梯中間時,突然感覺自己身體往下沉,,兩邊墻壁就往我身上撲過來,。”她說,。 一陣地動山搖之后,,何春霞被埋在廢墟里。在后來的日記里她記錄到:“不知道被埋了多久,,嘴里很干,。我用舌尖舔淚水,嘴里咸咸的,,全是土,。我覺得我要死了,但我的兒子還那么小,,他不能失去母愛,,我一定要活著出去�,!薄� 當何春霞被解放軍救出來后,,她感到了從未有過的絕望,甚至覺得上天故意讓她遭遇著一切,�,!拔襾矶冀卟哦嗵欤趺磿錾系卣�,?”她說,,“要不是不舍得兒子,我也許早就選擇了自殺�,!� 手術(shù)后,,何春霞失去了左小腿,在半年時間里,,她始終深陷在地震陰影中,。“我那時候整天整夜不合眼,,看人的眼神都很呆滯,。”她說,。 直到08年11月份,,一些癌癥病人來和傷員交流,其中有一個叔叔看到何春霞很不開心,,就用自身經(jīng)歷開導(dǎo)她,,讓她不要懼怕任何困難,勇敢地去面對,。 “看到那個叔叔病情那么重,,還那么樂觀,我就慢慢想開了,,”她說,,“腿失去了就失去了,而且還有那么多好心人關(guān)心我,,以后的路還要繼續(xù)走下去,。” 地震后,,有不少志愿者經(jīng)常來探望并鼓勵她,,香港“站起來”慈善機構(gòu)還為她提供了量身定做的假肢。 09年12月,,何春霞接受香港“站起來”慈善機構(gòu)的邀請,,帶著兒子去香港游玩。在那里何春霞還和志愿者同臺演出,,她的歌聲感動了很多香港人,。 地震后,何春霞唱得最多的就是《感恩的心》,�,!俺@首歌時,會想起我的家人,、解放軍,、醫(yī)護人員,、志愿者,,還有那些一直在身邊鼓勵自己的人,。”她說,。 何春霞希望,,在醫(yī)院里再恢復(fù)一段時間,等走路和普通人差不多時,,就甩掉拐杖回老家,,看看如果有合適的小生意,就開個自己的小店,�,!耙院笠叩穆愤很長,很多事情都要靠自己,,不能總依賴家人,。”她說,。
張紅英 小天使重新帶來笑聲和歡樂
這個新誕生的孩子,,正逐漸撫慰著她和丈夫心里的創(chuàng)傷。兒子出生后,,張紅英把收起來的女兒的照片,,又重新擺回了女兒臥室床頭。現(xiàn)在她也會主動和親友談起過世的女兒,,只是有時,,兒子的一顰一笑都會在不經(jīng)意間扯起她對女兒的回憶。
行走在都江堰市的田間地頭,,幽幽的青山依然青翠,,潺潺的溪水依舊清澈。在青山綠水間一棟棟簇新的小樓中,,一個個支離破碎的家庭也在重建中重生,。 看著躺在臂彎大口吃奶的兒子,都江堰市虹口鄉(xiāng)紅色村村民張紅英騰出一只手不緊不慢地拍打著孩子的后背,,輕輕地說,,“下周三帶他去公墓看看姐姐,讓青青(女兒小名)見見家里新添的這個小成員,�,!� 這是一個來之不易的小天使,他的出生為這個陷入崩潰邊緣的家庭,,重新帶來了笑聲和歡樂,。 2008年5月12日,,是張紅英人生中永遠無法釋懷的一天。當她跌跌撞撞從家里逃出,,便發(fā)瘋似的跑到女兒就讀的都江堰市新建小學(xué),。在看到變成一片廢墟的學(xué)校,得知讀四年級的青青遭遇不幸的那一刻,,張紅英覺得天都要塌下來了,。 那一天,汶川大地震讓四川災(zāi)區(qū)一些孩子或傷殘或遇難,,也在那幾天,,許多父母經(jīng)歷了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徹骨心痛。 “房子垮了可以再修,,工作沒了可以再找,,家里唯一的孩子沒了,就沒了生活的盼頭,�,!迸畠弘x開后,張紅英覺得心一下子被掏空了,,整天抱著女兒的照片以淚洗面,。 震后第19天,都江堰市當?shù)赜嬌藛T走進了張紅英的家,,這也是在她女兒去世后第一次和外人袒露心聲,。她的愿望只有一個,再生一個孩子,。 在四川災(zāi)區(qū)各個安置點,,四川省各級計生部門人口計生工作者和技術(shù)服務(wù)人員,在開展心理疏導(dǎo),、健康檢查的同時,,把再生育的政策送到了那些子女傷亡父母的手中。 憑借一卡通,,張紅英享受到包括孕前健康檢查,、孕期保健、生產(chǎn)等在內(nèi)的十多項免費服務(wù),。2009年11月,,一個漂亮的男嬰降臨到這個家庭。 有孩子,,才有一個完整的家,。
李蕓香 一個電話成就了一段姻緣
“那個時候我真的很無助,真是不知道有誰能幫我,,想來想去就想到了他,。我感覺他是個肯幫忙的人,,就試著打了個電話,沒想到他一口就答應(yīng)下來了,�,!睕]想到的是,這一個電話成就了這一段姻緣,。
地震奪去了他共同生活了22年的妻子,,他冒著飛石爬到山上找到妻子的遺體,,把她背下了山,,一路上妻子的血流遍他的全身,他痛哭失聲,。 地震奪走了她的丈夫,,她不顧別人的勸阻,發(fā)瘋似的一次次進山尋找他的遺體,,但每次都灑淚而回,。 災(zāi)難發(fā)生后的艱難日子里,兩顆受傷的心靈漸漸靠在了一起:零九年大年三十這一天,,林興聰與李蕓香領(lǐng)取了結(jié)婚證,,兩個人共同約定:贍養(yǎng)雙方5位老人,照顧好三個孩子,,相約把雙方遇難的愛人合影放在床頭,,永遠在心里為他們留一個位置。 在綿陽市安縣高川鄉(xiāng)甘溝村,,朝地處大山深處的甘溝村2組走去,,透過蔥蘢的林木,記者遠遠地就看到了林興聰家新修建的那套別致木樓矗立林間,。這里是汶川大地震極重災(zāi)區(qū),,地震損毀了這個寧靜偏遠村落所有的房屋。 回憶起逝去的親人,,林興聰已經(jīng)沒有了當初撕心裂肺般的痛苦,,更多的是對親人的懷念,對未來生活的向往:“我老婆做飯好吃,,對我家老人也好,,村里鄉(xiāng)親有事都找她幫忙�,!� 亡妻的父母需要贍養(yǎng),,兩個孩子要人照顧,已經(jīng)習(xí)慣被妻子照顧的林興聰快撐不下去了,,沉重的負擔(dān)讓他產(chǎn)生了重組家庭的念頭,�,!叭绻拮尤掠兄矔馕业淖龇�,。我想找一個和她一樣善良勤勞的女人,。” 李蕓香和林興聰都是甘溝村的村民,,李蕓香嫁到甘溝村十多年,,兩個人從來沒打過交道,“我們甚至連一句話都沒說過,�,!崩狭肿约阂灿X得很奇怪。直到2008年7月份的一天,,李蕓香突然給老林打了一個電話,。 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李蕓香仍然很感慨:“丈夫走了,,留下66歲的婆婆和15歲的兒子,,那個時候我真的很無助,不知道今后的日子該怎么辦,。給他打電話的那天,,板房社區(qū)給每戶人發(fā)煤氣罐,可我又不在家,,真是不知道有誰能幫我,,想來想去就想到了他。他是村里的干部,,地震后一直忙進忙出,,我感覺他是個肯幫忙的人,就試著打了個電話,,沒想到他一口就答應(yīng)下來了,。”沒想到的是,,這一個電話成就了這一段姻緣,。 經(jīng)過幾個月的接觸,老林向李蕓香表白了:我雖然沒有錢,,還有老人孩子要照顧,,但我愿意和你一起撐起一個家,照顧好彼此的老人和孩子,。 林興聰和李蕓香在征得五位老人和三個孩子的同意后,,于當年臘月三十,到高川鄉(xiāng)政府進行了婚姻登記,。安縣民政局得知后,,上門為他們頒發(fā)了結(jié)婚證,。簡單的幾桌酒席,成為他們情定山谷的特殊婚禮,。那天,,這對安縣地震災(zāi)區(qū)首對再婚重組家庭的夫婦約定,彼此可以將逝去愛人的照片放在床頭,。 結(jié)婚后,,林興聰在妻子家的屋基上,自己設(shè)計修建全木結(jié)構(gòu)的兩層樓房,。修房的那些日子里,,林興聰一面忙著村里的工作,一面邊設(shè)計邊修建房屋,,從木料的選取到搭建,,他都親自動手,。而李蕓香則洗衣做飯,,照顧孩子,料理家務(wù),。2009年6月,,新木樓落成那天,李蕓香把自己親手繡的一幅“家和萬事興”十字秀裱好掛在了新房的二樓,,相擁在新房前,,兩人流露著幸福的笑容。 采訪結(jié)束時,,林興聰帶我們?nèi)タ此滦藿ǖ哪疚�,,說:“現(xiàn)在新房已經(jīng)修好了,三個孩子們也基本穩(wěn)定了,,蕓香在家操持家務(wù),,我在外面打拼,沒幾年我們家就能過的比地震前還好,�,!� 李蕓香臉龐紅紅地站在丈夫身旁,看著眼前這個神采飛揚的男人,,輕輕地說了一句,;“我信你�,!� 幸福,,在林興聰和李蕓香不經(jīng)意的表情之間傳遞。
彭國華 “老婆,,生日快樂,�,!�
“人生最艱難的時候,我們都挺過來了,,現(xiàn)在我們更要努力地過好每一天,。”彭國華抱著六歲的女兒,,看著老婆,,微笑著說。
4月28日中午12點,,雎水鎮(zhèn)道喜村6組板房區(qū)的公共廚房里,,彭國華的妻子文友會正切著肉絲。不多一會兒,,一個背著書包的小女孩過來,,對著里面大聲說:“媽媽,我回來了,�,!蔽挠褧D(zhuǎn)過頭微笑著看著女兒彭鑫怡。 文友會說,,彭鑫怡還在讀幼兒園,,本來每天都是她親自接送,但今天是讓鄰居幫忙接送的,。半個小時后,,從工地上匆匆趕回來的彭國華,擦著額頭的汗水走進廚房,,對正在廚房忙碌的文友會說:“老婆,,生日快樂�,!� 看到這一幕溫馨的畫面,,沒有人會想到兩年前這個家庭在一場地動山搖中曾經(jīng)歷過一場“生死離別”,是“愛”讓他們最終沒有放棄,。 地震那天,,文友會正走在去割豬草的路上,突然一種天崩地裂的感覺告訴她地震了,。她趕緊跑回家中,,她的石頭房子全部坍塌,隔壁公公家的木頭房子還有幾根木頭在支撐著,,婆婆已從屋子里跑了出來,。“爸爸,你在哪里,?”從木頭堆里,,老人走了出來。此時,,最令文友會牽掛的還不是兩個正在學(xué)校上學(xué)的孩子,,而是在礦上干活的丈夫。這個礦距離村子三里地,,那里荒無人煙,。沒多大一會兒,有從礦上跑回來的礦工告訴她:“他被壓在下面了,,沒有希望,。” 文友會找到了安全的孩子,,帶著公公婆婆從村子里逃到鎮(zhèn)上,。她纏上了礦長,“礦上有鏟車,,你必須把他給我挖出來,!”礦長抵抗不了這個婦女的糾纏,帶著幾個人來到這個被掩埋的礦井開工干活,。 第二天,,雨下得很大,還是不能干活,。 第三天,老父親冒著生命危險走過垮塌面,,從外面背回半桶油,,機器又開工了,村子里還來了幾個親戚幫忙,。 第四天,、第五天過去了,還是沒有啥結(jié)果,,沒有聽到礦下有回應(yīng)的聲音,。 “別再挖了,,也見不到人,,有人泄氣了�,!� “一定在下面,,他一定在下面還活著,我們之間有心靈感應(yīng),�,!蔽挠褧@個平時賢惠的女人,,此時顯得異常固執(zhí)。 第六天又過去了,,文友會仍然不準他們停工,。“任何事情都要用結(jié)果去證明,!”這個女人說這話時,,眼神十分堅定。 19日下午4時30分左右,,文友會得到消息:“彭國華被挖出來了,,他還活著!”文友會掉下了眼淚,,“不是高興的眼淚,,說不清楚是個啥感覺�,!边@幾天的漫長等待,,這個女人不知道哭了多少次,那時候的淚水是悲哀,,是焦急,,還是堅守,她也說不清楚,。 丈夫彭國華被困在一個只能蜷縮著身體的礦洞里,,長達170個小時。在漆黑的礦洞里,,彭國華在頭幾天里靠雨水生存,,雨水喝完了,他就喝自己的小便,。經(jīng)過親人,、工友和解放軍戰(zhàn)士的全力救援,彭國華終于盼來了奇跡,。在關(guān)乎生死的170小時里,,彭國華說,親人們的不離不棄,,是他求生的最大動力,。 兩年后,彭國華的生活又重新回到正常的軌道,。他又開始為了給家里人最好的生活而忙碌起來,。運氣好的時候一直有活兒,一個月可以拿到近3000元,但更多的情況卻是一個月只有2000元不到的收入,。除開日常開銷外,,剩下的錢全部花在了即將搬進的新房上。 “人生最艱難的時候,,我們都挺過來了,,現(xiàn)在我們更要努力地過好每一天�,!迸韲A抱著六歲的女兒,,看著老婆,微笑著說,。
楊建芬 只想給北川老鄉(xiāng)們多做一點事
她喜歡孩子們喊她“楊媽媽”,,看著孩子們在她旁邊玩耍打鬧,她也會開心地手舞足蹈,。楊建芬的話不多,,常常默默地蹲在屋角,一邊啃著饅頭,,一邊拿出一張照片反復(fù)端詳,,這張照片上擁抱著的兩個人,就是她和女兒,。
在北川永興板房區(qū),,有一名特殊的心理服務(wù)志愿者楊建芬。這個40歲的女人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了女兒,,自己和丈夫遭受嚴重的心理創(chuàng)傷,,可是她堅強地從悲痛中走了出來,還不停地開導(dǎo)其他地震心理傷員,,投身做一名心理服務(wù)志愿者,。她的故事書寫著北川人的勇敢和堅強。 兩年來,,每天下午7點,楊建芬都會準時來到永興板房區(qū)的心理服務(wù)站,,把桌椅板凳搬出來,,擺在旁邊的活動室和空壩上,這是為了讓板房區(qū)的人們有一個集體活動的場所,,讓他們在集體活動的氛圍中釋放壓力,。從傷痛中走過來的楊建芬知道,這種平淡的溫馨是多么的珍貴,,她和丈夫就曾在傷痛中久久不能自拔,。 她喜歡孩子們喊她“楊媽媽”,看著孩子們在她旁邊玩耍打鬧,她也會開心地手舞足蹈,。楊建芬的話不多,,常常默默地蹲在屋角,一邊啃著饅頭,,一邊拿出一張照片反復(fù)端詳,,這張照片上擁抱著的兩個人,就是她和女兒,。地震發(fā)生后,,她從廢墟中唯一扒出來的,只有19張照片和一套羌族服裝,,被她小心地珍藏著,。她告訴記者,就在出事的前一天,,這個16歲的孩子還在給媽媽打電話,,祝她母親節(jié)快樂。 楊建芬告訴記者,,地震發(fā)生后她好幾天都沒有吃過飯,,是志愿者救助的她。所以當她簡單包扎完傷口,,可以站起來之后就馬上報名成為了一名志愿者,。楊建芬說:“我一定要幫助那些有殘疾的,或者需要人去照顧人的,,他們是最需要幫助的人,。” 現(xiàn)在,,盡管楊建芬的腿受過傷,,兩口子只靠每個月僅260元的低保收入過活,可她沒有向政府和社會伸手,,反而義不容辭地擔(dān)當起志愿者的責(zé)任,,自己一分錢不要,只想給受災(zāi)的北川老鄉(xiāng)們多做一點事,。 北川新縣城建成在即,,楊建芬希望自己能在新縣城找到一份工作,同時也想把心理志愿者繼續(xù)下去,,用自己闖過傷痛的親身經(jīng)歷,,鼓起更多的北川老鄉(xiāng)生活的勇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