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北京“治堵”十大措施之一,,錯峰上下班制度已經實施兩日,,從多數網友的反映來看,效果并不明顯,,甚至有網友調侃“錯峰”成了“湊峰”,。一些網友指出,目前實施的錯峰上下班措施在制度設計上存在弊病,,若想解決北京的交通擁堵問題,,政府尚需進一步開闊思路,問計于民,。
比以前更擁堵
4月13日九時許,,新浪網微博上,剛剛進入辦公室的網友們迫不及待地記錄下上班途中遭遇擁堵場面,。 開車上班的網友“切總”說:“感覺路上比實施錯峰上下班以前更堵了,,到了單位已經到九點了,沒時間去食堂吃早飯了,,郁悶�,。 � 網友“風來”稱:“地鐵不是一般的擠,,在北京坐了多少年的地鐵,,今天的密度算是罕見了�,!� 乘公交上班的網友“CCTV華明”感慨:“錯峰第二天,,車如海人如山,公共汽車快被擠翻了,�,!� 也有少數網友感覺交通擁堵狀況得到緩解。網友“青檸博客”稱:這兩天上班時間縮短了十五分鐘,,不過,,當她興奮地和別人交流時卻發(fā)現“周圍的同事都說堵了,笑我是正好趕上了,�,!� 對于多數網友的質疑和不滿,,搜狐網網友“清馨明月”表示,大家對新措施實施要有個適應的過程,。網易網博主“tina_qi”進一步指出,,一個新出行方案的效果,一般都要經過幾個周期的運行后,,才能做出更為科學合理的判斷。
繞不過去的問題
“錯時上下班帶來錯峰出行,,理論上很有效,。”網友“閑云野鶴”在其個人網站上撰文指出:“但公眾的出行需求,,離設計制度時的理想狀態(tài),,可能差得很遠�,!� 新浪網博主王永列舉了目前出行需求與制度安排之間的兩大現實矛盾: 第一,,原本八點半上班的部分家長仍然要送孩子上學,而學校的上課時間并沒有推遲,,因此這部分家長雖然在名義上推遲了上班時間,,但卻不可能送完孩子再回家,只能如往常般在八點半之前趕到單位,,等到9∶00上班,。 第二,北京大部分私營企業(yè)和外企的上班時間原本就定為9∶00,,北京市市屬機關單位推遲上班讓81萬人加入到9∶00上班的人群中,,使這一時段的交通更為擁堵。從北京交通臺采訪大部分聽眾的情況來看,,早上高峰錯時并沒有帶來實際的好處,,相反還打亂了原有的平衡。
治堵尚需開闊思路
有網友表示,,政府“治堵”的思路能不能再開闊一點,。 博主王永建議,將市屬機構上班時間改為8∶00,。如此,,這部分人群的上班時間剛好可以和學校7∶20至7∶40開課的時間溫和互動,也能夠確保他們五點下班后接孩子回家,。而早上八點的高峰和九點的高峰錯開,,形成間隔一個小時的兩個高峰時段,拉長高峰期時長,,有利于改善早高峰的擁堵狀況,。 網易網博主“白石頭”指出,,不合理的公交系統和過多的小型車保有量是交通擁堵的最主要原因。與其持同樣觀點的王永建議,,政府應出臺優(yōu)惠措施,,鼓勵、支持“拼車”,。他以新加坡為例表示,,當地只要在任何高速收費口見到車內坐有4個人,就免收高速費,。如果北京能積極推動“拼車”,,至少能讓北京在高峰期減少10%的車輛。 此外,,網友“清馨明月”強調,,關系民生的重大決策應該更多地聽取百姓的意見,“一個好的措施不能只憑想當然,,必須充分考慮各種因素的影響,,必須走群眾路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