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遼寧公物拍賣行有限公司在沈陽對一批日本鹽漬海參及扇貝進行公開拍賣,,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拍品是沈陽海關最近破獲的國內最大的海參走私案的贓物,一個特殊的海參等水產品加工貿易走私產業(yè)鏈條也被成功摧毀,。
負責偵辦此案的沈陽海關緝私局查私處處長,、專案組組長李學政介紹,沈陽一家進出口企業(yè)擅自銷售保稅進口的日本海參113噸,,案值高達1.5億元人民幣,,偷逃稅款約4000萬元人民幣。這是國內已查獲的最大一起加工貿易行業(yè)海參走私案,。
2009年6月,,沈陽海關在市場調研中了解到,日本國內海參消費習慣為食用海參內臟而不食用海參本身,。我國的進出口企業(yè)如從事日本海參來料加工貿易,,需將日本進口的鹽漬海參加工成干海參后再復運出口。自2006年4月以來,,沈陽地區(qū)的一家進出口企業(yè)以來料加工方式從日本進口鹽漬海參,,再將淡干海參出口到香港地區(qū),。但實際上香港市場消費海參的習慣以生鮮海參為主,,淡干海參的消費市場需求量很少。與此同時,,沈陽海關還在互聯網上發(fā)現了該企業(yè)在國內銷售日本進口鹽漬海參的廣告信息,。
這家企業(yè)會不會把加工貿易進口的日本海參擅自在國內銷售?
沈陽海關立即對這家企業(yè)的進出口記錄進行調查梳理,,種種不符合常規(guī)的現象引起海關的注意,,比如該企業(yè)所報單耗偏高、進口商品流向不合理等等,。
經過3個月的前期摸排,,2009年10月28日,沈陽海關對企業(yè)進行突擊核查,,海關現場盤點了實物庫存,、核查出庫單并詢問保管員,初步發(fā)現企業(yè)保稅進口的日本海參短少1.1噸,。這些日本海參哪里去了,?海關最后在成堆的票據中發(fā)現,企業(yè)有在國內銷售日本海參的記錄,,一個以加工貿易為名走私海參的黑色鏈條漸漸清晰,。
原來,這家企業(yè)把保稅進口的日本海參擅自在國內銷售,,同時,,他們以比較便宜,,外觀相似的其它干海參,比如美國紅參和印尼茄參,,加以包裝,,并混雜在加工過的日本海參中頂替出口。
案情水落石出,, 2009年12月25號,,10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網,5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均對其走私違法事實供認不諱,,該案的5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已被批捕,。。
“海參走私已成為走私新動向不容忽視”,,李學政說,,在沈陽海關緝私局組建十年以來偵辦的多起案件中,在內陸城市里直接走私海參這種高檔食用消費品尚屬首次,。
走私犯罪團伙之所以選擇走私日本海參進口,,其著眼點主要是盯上了國內市場對日本海參的需求。李學政分析說,,以沈陽地區(qū)的海參市場為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檔次高,、品質好的日本海參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這種情況下,有消費能力的消費群體在滿足送禮和保健等實際需求時,,自然就會把目光投向日本海參,。但由于通過正常渠道進口日本海參數量較少,而國內市場的實際需求量又在日益增長,,走私犯罪團伙看到有利可圖,,鋌而走險地做起了以來料加工貿易方式從日本進口鹽漬海參后在國內擅自銷售的走私勾當。
沈陽海關查獲這起走私海參案后,,沈陽地區(qū)海參市場上的各類日本進口海參價格普遍上漲,,且部分品種還出現了缺貨現象。與此同時,,國產海參價格也受到連帶刺激有所上漲,。
|
|